-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财经频道 产经新闻 中国200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 相关报道 “建设新农村的投融资渠道与企业发展新机遇”分论坛全部文字2007年01月23日15:56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搜狐财经 “建设新农村的投融资渠道与企业发展新机遇”分论坛直播开始,首先由主持人林跃然发言。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大家下午好!我们这个分论坛的题目是“建设新农村的投融资渠道与企业发展新机遇”,有11位嘉宾参加今天下午的演讲。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参加今天下午分论坛的嘉宾: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广文、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委书记袁堃、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副总裁郭燕民、广东德庆县县委书记陈定坤、大连市长海县县长于春阳、河南林州市市委书记来亮等等。
“三农”工作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难在什么地方?资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经济日报在这几年,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宣传和报道,取得了好的经验和做法。今天下午的分论坛从一个更小的着眼点入手,钱从哪里来?一方面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特别是建立多渠道多途径新农村建设新型而有效的投资体系。我们认为除政府投资之外,要采取鼓励政策。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共同来解决资金和投入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今天下午演讲的第一个嘉宾是中国农业大学何广文教授。下面欢迎何广文教授给大家演讲,大家欢迎!
何广文:大家下午好!对于农村问题和农村金融问题,大家讨论的比较多,并且都很关注。要深刻理解农村问题,特别是农村金融问题要有一些前提,第一对“三农”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第二对金融问题要有很好的把握。如果不了解农村问题,不了解农村资金供求的特点,同时不了解金融运作的机制,要了解农村的投融资问题比较难。所以农村的资金供求问题比较复杂。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新农村建设时期,我们的资金供求的特征,同时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资金的渠道,有了这些渠道之后,我们要分析一下目前的金融供求,我们看一下它的状况和改革与创新,怎么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从新农村建设来讲,大家知道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不管是现代农业建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共事业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城镇化等等系列问题都需要钱,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这里面有一个估计,新农村建设到底需要多少钱?有人说,我们有65万个村委会,需要46万亿,还有人说我们需要10—20万亿,到2020年整个新农村建设的钱需要15到20万亿。不管是多少,都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是巨大的。
从我们这种需求的方式来看,我们看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都是与农村、农民相关联,我们投资的重点也应该在村镇,在社区。所以说直接的资金来源于村镇和社区。这些需求有一个特点为非盈利性。是难以通过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式来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就决定很多投入的渠道,难以利用起来。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需求缺乏有效的载体。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村里面的道路建设,或者农田水利等等,有很多是没有办法通过企业化的运作方式来操作的。这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市场运作的这样一种载体,可以看到,这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的特点。
我们要分析这个资金供求的渠道,这些渠道主要从哪里来?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农户自己的投入,另外一个是政府的投入,还有通过市场的投入。市场的投入实际上包括企业和商业信贷渠道实现的投入。这都是一种市场性的投入。
我们首先看一下农户的投入。大家都知道国内的农民的人均年收入是3200多块钱,并且他的增长最近几年趋缓。到一定的时候,增长趋缓是必然的。
同时也看到,农村居民的储蓄是有限的。大家都知道,从全国来讲,全国居民储蓄总额是15万亿以上。而农村居民人均有多少?才2500块钱左右,这个是统计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居民的储蓄是有限的。而新农村建设,农户和农民的投入是有限的,并且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体我觉得是农民,要更多发挥农户的积极性。
从政府的投入来讲,我们知道在2006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预算3397亿元。而这3397亿元投资方面是很多的,有15大项,并且有很多与新农村建设是无关的。财政投入真正用于农村的是很有限的。
作为企业来说,它的投入要看有没有回报。这些特点决定企业要进入的话,也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看商业银行的投入,从目前来讲,更多是农村信用社的投入,主要是对农户的贷款。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