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与轨道工程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doc

《隧道与轨道工程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 概 述 1 1.1出发资料 1 2 线路平面设计 2 2.1 沿线地形地貌概述 2 2.2 线路走向方案 2 2.2.1 定线原则 3 2.2.2 平面设计 3 3 线路纵断面设计 5 3.1 纵断面设计原则 5 3.1.1 紧坡地段设计原则与最大坡度折减方法: 5 3.1.2 缓坡地段设计原则: 6 3.2 线路纵断面设计概述 6 3.3 纵断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表 6 3.4 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评述及改善意见 7 4 牵引质量及列车资料计算 8 4.1 牵引质量计算 8 4.2 起动检查 9 4.3 到发线有效长度对牵引质量限制的检算 9 4.4 确定牵引定数 10 4.5 列车长度、牵引净重、列车编挂辆数计算 10 5 站间输送能力检算 12 5.1 运行时分计算 12 5.2 区间能力计算 14 6 路基横断面设计 16 6.1 路基横断面设计 16 6.1.1路基典型横断面 16 6.2 土石方计算 17 6.2.1挖填方体积计算 17 6.2.2路基加宽的土石方计算 17 6.2.3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18 7 隧道限界、洞口及衬砌设计 20 7.1 限界设计 20 7.1.1 JD2曲线隧道净空加宽计算 21 7.1.2 JD3曲线隧道净空加宽计算 22 7.2 洞口设计 23 7.3 衬砌设计 25 8 轨道及无缝线路设计 26 8.1 轨道结构及强度检算 26 8.1.1 选型设计 26 8.1.2 混凝土轨枕强度检算 28 8.1.3 道床顶面强度检算 30 8.1.4 路基顶面强度检算 30 8.2 无缝线路设计 31 8.2.1 允许温降确定 31 8.2.2 允许温升确定 31 8.2.3 设计锁定轨温确定 34 9 工程运营费用计算 36 9.1 运营费 36 9.1.1 列车走形费 36 9.1.2 列车起停附加费 37 9.2工程投资费 38 9.2.1 路基工程费 38 9.2.2 桥梁工程费 41 9.2.3 涵洞工程费 41 9.2.4 隧道工程费 41 9.2.5 土地征用费 41 9.2.6 轨道工程费 42 9.2.7 机车、车辆购置费用 42 9.2.8 工程总投资 43 9.3 换算工程运营费 44 9.4 技术经济评价 45 致 谢 46 参考文献 47 1 概 述 1.1出发资料: 设计线为Ⅱ级单线铁路,路线设计速度为100km/h。 地形图比例1:2500,等高距5m。 始点珠河车站,中心里程K100+000,中心设计高程35.00m,该站为会让站;终点后河车站,为中间站,战场位置及标高自行选定。 运量资料(远期重车方向): 货运量10Mt/a,货运波动系数β=1.15,通过能力储备系数α=0.2;客车2对/d;摘挂1对/d;零担2对/d;快货1对/d。 限制坡度ix=9‰。 牵引种类:内燃牵引。 机车类型:东风4B。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最小曲线半径:700m。 闭塞方式:半自动闭塞,Tb+Th=6min。 近期货物列车长度计算确定。 车辆组成: 每辆货车平均数据为:货车自重(gz)=22.133t,总重(g)78.998t,净载量(gj)56.865t,车辆长度13.914m,净载系数0.720,每延米质量(gm)5.677t/m,守车质量16t,守车长度8.8m。 制动装置资料:空气制动,换算制动率0.28。 车站侧向过岔速度允许值为V=45km/h;直线过岔速度取设计速度。 2 线路平面设计 2.1 沿线地形地貌概述 线路起点A位于珠河镇附近,中心里程CK100+000,中心高程35.0m。终点B位于后河镇附近中心里程CK110+369.522,中心高程50.0m。起点和终点地势平坦,适于建设车站。沿线有两条河流,中河和后河。 沿线路起点,地形呈上升趋势且坡度较陡。三个垭口分别位于上、中、下三线上,其高程分别为113.5m、121.8m和84.3m。三个垭口后的地形呈下降趋势且坡度放缓,直到中河。中河后的地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后河后等高线分布稀疏,地形平坦。 沿线有居民点若干,张村、李屯、笔湾、陈庄、马家、曾溪、周口、春头、孙家坎、理店、兰村等。 2.2 线路走向方案 本设计采用上线方案。线路大致走向为A→上线垭口→B。AB两点航空折线距离(含上线垭口)为 10.026km。 从上线沿线地形来看,中河以前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高差大;中河以 后地形相对平坦,高差小。 线路通过中河、后河,需设桥两座。 从A到中线垭口,‰=9‰,为紧坡地段;从中线垭口到中河‰=9‰,为紧坡地段,从中河到B,‰=9‰,此部分地势平坦,仅有少量起伏,为缓坡地段。 上线垭口附近高程较大,为克服高程障碍、降低越岭高程

文档评论(0)

guanpie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