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生的誓言----记老共产党员马琅(上).docVIP

坚守一生的誓言----记老共产党员马琅(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坚守一生的誓言----记老共产党员马琅(上) 编者按:马琅是建邺区一位离休干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65年来,他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始终如一地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前,他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经受过生死考验;新中国成立后,他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南京、上海、宁夏等地任职,忘我工作;离休后,他发挥余热,把精力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在他身上,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 5月31日,市委书记罗志军批示:“马琅同志的事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他是我市先进性教育中出现的一位坚定理想信念,实践党的宗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型。” 今明两天,本报将分两次推出长篇报道,带你走进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世界,触摸一个共产党人的炽热情怀。 65年前,年轻的马琅在南京秘密入党。如今,他依然记得那曾经让他热血沸腾的铮铮誓言。65年来,无论身在何处,干什么工作,这誓言如影随形,他为之坚守了一生。 带上牙膏去宁夏 “宁夏在哪里?直到40岁前,我都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去那里,并且在那里工作22年。”马老说。 马琅1919年出生在南京。因为家里穷,他只读到初中就辍了学。1940年,年仅21岁的他在哥哥的影响下秘密入党,不久进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做地下工作。利用做资料员的机会,他为党组织提供了不少机密文件。解放后,马琅担任建邺区第一任副区长,不久,作为回族干部,他调到上海从事民族工作。 1957年,马琅从广播中得知党中央号召党员干部支援西部建设,当即决定响应号召去西部。 “我的请战书是用毛笔写的,贴在机关大院显眼的地方。领导很快看见了,找我谈话,说再考虑考虑吧,我当即说考虑好了,随时准备出发。” 1958年早春,马琅的愿望终于实现。他和妻子背着大包小包乘上了开往大西北的列车。 “春风不度玉门关。大家都说宁夏条件差,差就差吧,我又不是去享福的。为了防止日用品短缺,我们临走时不仅带了好几捆草纸,还把几十管牙膏统统挤到一个塑料盒里备用,结果闹了笑话——宁夏还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穷嘛。” 宁夏气候不好,不久妻子就因病返沪,马琅一个人过起了吃食堂、住宿舍的“单身汉”生活,在宁夏一呆就是22年。 “她们工作了,我经济上不能给更多的资助了,但思想上我不能松” 1980年,61岁的马琅出任宁夏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在这个岗位上,熟悉上海方方面面情况的他为宁夏当地的经济发展尽心尽力。4年后,他离休回宁,住在南湖小区。 “忙了一辈子,突然闲下来,一开始很不适应。作为老党员,人离休,但离岗不离党,总要干点有意义的工作吧。我小时候家里穷,早早就辍学谋生,对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有切身感受,于是我就想到了去做教育工作。”马琅说。离休不久,他担任了南湖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把晚年的大部分精力倾注在青少年身上。 青少年思想单纯,为了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马老坚持不定期给中小学生上形势教育课。除尘滤布党的十六大召开,“神五”飞船上天,全民抗击“非典”,他都精心准备,认真开讲。为了备好课,马老首先坚持自己认真学习。每逢党的重要会议召开,他都先把电视上的新闻录下来,吃透精神才给孩子们讲。有一次,马老开讲前突降大雨,一个班级只来了四五个孩子,马老还是坚持把课讲完。 1994年5月,马琅从《文摘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四川一对残病家庭的三胞胎姐妹面临贫困失学。他夜不能寐,当即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写了一封长信,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资助历程。每年开学初,他都会按时寄上学费,并且写信勉励三姐妹克服困难,立志成才。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十年时间,马琅共计资助三姐妹5万余元。 “三姐妹都很懂事,她们给我写信,无话不谈。有段时间,失去右臂的父亲沉溺于打麻将,孩子们就把情况告诉了我;还有一段时间,老小不切实际地说要报考北大,类似的情况我都及时回了信,给她们谈我的看法。我跟三姐妹谈得最多的还是做人。有段时间,听说老二要开网

文档评论(0)

qu1968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