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草原“敕勒川”导游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堂草原“敕勒川”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大家来到内蒙古,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一睹草原风采。大家对于内蒙古大草原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首北朝民歌。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敕勒歌》。诗中描述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首古老的歌谣,它穿越千年的时空,今天依旧鲜活。想必每一个人都对这首古老的歌谣很熟悉吧,那是我们在小学课本里都必修的一课呀!想必每一个来到草原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首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吟诵大草原壮美风光的《敕勒歌》,我们身为导游也莫能例外。 但是我们现在能游览的呼包二市周边的草原,无论是希拉穆仁草原、辉腾锡勒草原还是格根塔拉草原,都已经远非昔日的敕勒川了,因为它们都位于内蒙古高原的阴山以北或“阴山上”,绝无“阴山下”的地理概念。大家可能要问了,历史上的天堂草原敕勒川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古人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大家可以分析一下我们的《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就说出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上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茫茫一片。 综合分析起来,敕勒川岂不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吗?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特别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苍茫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歌中描绘了奇丽的草原风光和兴旺的畜牧景象。其实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土默川,北朝时这里因为有敕勒人驻牧而得名敕勒川,明清时又因为蒙古土默特部驻牧而改称土默川。而今天呼和浩特的这片土默川,即呼和浩特平原,便是古代敕勒川的中心地带。 士默川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西起包头昆都仑河,东至蛮汉山,北靠大青山,南濒黄河及和林格尔黄土丘陵,东西长200余公里,西部平均宽19公里,东部宽达100多公里,呈三角形总面积约8千至1万平方公里,系由黄河和大黑河冲积而成。整个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在古代,广阔无垠的敕勒川因为紧傍“草木繁茂,多禽兽”的阴山,所以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有许多民族先后在这里生息繁衍。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曾经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市金河镇一带建立马苑,放牧军马,推行胡服骑射,准备与强大的秦国决一雌雄;端庄俏丽的王昭君出塞经此西缘北上漠北草原,与呼韩邪单于结为夫妻,汉匈人民和睦相处近60年,长城内外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祥和景象;鲜卑拓跋部在盛乐建立代国和北魏前期政权时,“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有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这里的川,指的就是敕勒川。 敕勒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这里的敕勒人生活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敕勒人的祖先是汉时生活在漠北的丁零族人,他们擅长于制造高大车轮的车子,这样可以顺利地走过蒙古高原上的茂草厚雪、沼泽河流,因此,当时的人把其又称为高车族。那时,敕勒人的高车曾常常翻越阴山山脉碾进北魏的疆域,直接威胁着北魏王朝的统治。因此,北魏统治者曾一度放慢南下中原的脚步,腾出手来多次亲率大军越过阴山去攻打袭扰自己北疆的敕勒各部。后来敕勒人那高大的车轮终究没能抵挡住鲜卑人的铁骑,很多的敕勒部落相继归附。就是在五世纪初,当时的北魏王朝曾把贝加尔湖东部数十万敕勒人迁徙到漠南来。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敕勒人便在鲜卑人的驱使下,坐着自己那高大的车子,趋赶着成群的牛羊,悠悠地追逐着水草翻越阴山山脉出现在阴山南麓的蓝天碧野之中。在这里他们居住下来,于是有人把这片区域称之为敕勒川。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想象,敕勒人茫然地把目光投向远方,远方除了无边的茂草,就剩下漫漫的苍穹了。阴山的主峰大青山如一道高大的屏障挡住了漠北干冷的大风,黄河在河套地区的迂回又为此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因此,土肥草美,林茂水沛。虽然这是一片陌生的土地,但对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言,这里无疑就是自己最美的家乡。因此,敕勒人便选择了这里,让那茂盛的草原和无边的苍穹把自己的生命变成了草青草黄的重重复复,一代代地就在阴山脚下这片广袤的大草原上辗转流动,以牧人的情怀谱写着壮丽的诗篇。 《敕勒歌》不仅再现了敕勒川大草原的自然风光,而且也使人充分

文档评论(0)

zong197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