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VIP

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邢台一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中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 ( ) 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 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 C.传统的保守思想阻碍先进技术传播 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 2、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教颓。”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根本特点是( ) A.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需要商贸活动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生产和生活具有极大的自给自足性 D.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相结合 3、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恰当的是( )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4、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5、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他感慨的是( ) A.民族工业的成就显著 B.外商企业的敲诈勒索 C.官僚资本的势力庞大 D.洋务企业的困难重重 6、《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 ) ①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②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③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④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19591964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8、《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 ①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②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③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④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表反映了1979~1981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B.我国模仿苏联模式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苏联撕毁《中苏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影响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 D.国家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关注民生 10、学者相蓝欣在《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一书中提到:“(直隶义和团民中)船民的生活自蒸汽船引进后已一落千丈,常常找不到顾客,看着船板一天天地烂在河滩上。很多车夫马夫已失去了生活依靠,因为铁路运输既快捷,又便利。传统的驿站信使,虽有驾驭快马的非凡骑术,但远远比不上现代邮政电报的速度。”这一材料表明(  ) A.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义和团运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义和团民众对西方物质文明存在严重的误解 D.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 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新航路开辟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