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_result热仿真步骤.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混合集成电路的SSR电路模块热分析 一、结构模型 该模型采用安捷伦ADS2011系统设计软件及CATIA三维建模软件完成建模工作,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1 电路模块模型 模型中,主要部分材料设置如下表所示: 表1 模型材料设置 序号 功能组件 材料设置 1 壳体 不锈钢 2 盖板 可伐合金 3 引线 铜 4 绝缘子 玻璃 5 变压器磁芯 PC40 6 电路基板 Al2O3(96%) 7 金丝键合线 金 8 铝丝键合 铝 9 布线层 钯 10 芯片 硅 11 绝缘层 聚酰亚胺(暂定) 二、稳态热分析 2.1 模型导入及网格划分 稳态热分析采用Ansys Workbench 14软件,即将前述电路模块三维模型导入软件当中进行分析,模型导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待分析电路模块三维模型(盖板隐藏) 对上述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网格划分重点区域为芯片及其周围区域,如图3所示: 图3 待分析电路模块三维模型网格划分 2.2 施加内部热源及外部边界条件 该电路模块主要产热热源主要包括:1)大功率MOS芯片;2)其它芯片;3)大电流引线;4)变压器;5)印刷电阻;由于电路模块采用密封封装,因此上述部分产生的热量主要传导路径为: 1)元器件→焊接层→陶瓷基板→焊接层→外壳(对流散热) 2)电极引线→玻璃绝缘子→外壳(对流散热) 各内部热源的产热功率(大致估算)如下表所示: 表2 各热源的产热功率 序号 热源 功率 1 电阻R1 60mW 2 电阻R2 18mW 3 电阻R3 18mW 4 电阻R4 5mW 5 电阻R5 5mW 6 D1 1.4mW 7 D2 1.4mW 8 D3 1.4mW 9 Z1 15.6mW 10 Z2 3.96mW 11 VDMOS 6.8W 12 变压器 20mW 13 10A电流引线 35mW 分别针对常温25℃及最高工作温度85℃的温度条件,同时采用不同的对流散热系数进行稳态热分析。 2.2 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如图4~图8所示: 图4 对流散热系数20W/m℃(25℃) 图5 对流散热系数30W/m℃(25℃) 图6 对流散热系数40W/m℃(25℃) 图7 对流散热系数40W/m℃(85℃) 图8 对流散热系数70W/m℃(85℃)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采用的封装壳体过小,导致环境温度为25℃时需要强制对流散热才能确保内部芯片结温<150℃,而环境温度为85℃时将无法正常工作。 注:现在我正在对管壳体积与散热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仿真分析,有结果会及时发给你们,咱们沟通完后作为明年设计管壳的依据。 附件中的另一个文件是电路模块的三维模型,一般的三维建模软件都可以打开,只要将其导入到任意附带热分析的CAE软件中均可进行热分析。 另外,我又跟制作管壳的单位联系了一下,确认目前常用的10A电流引出杆的最小直径为Φ2,不知道你们那边有没有合适的管壳?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