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_(教师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 [知识衔接] 1、解题 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2.关于序的体裁的常识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人(现山东省临沂县)。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世家大族,性情耿直,严守操节。起家秘书郎,后迁参军,长史。拜护军将军,调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在会稽任内适逢灾荒,开仓赈济百姓。因与上司扬州刺史王述失和,遂称病辞职,从此优游林下,寄情山水,专攻书法。 羲之 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蛇”, 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5、文章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6、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例如: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辛丑条约 [自主释疑] 给下列加线汉字注音。 癸( guǐ ?)丑   ?会稽( kuài jī?)?   修楔( xì?)事也   ?激湍( tuān?)  流觞(?shāng )曲水???? 感慨系之(xì) 齐彭殇( shāng )为妄作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悟言一室之内 ( “悟”同“晤”,交谈。) ②趣舍万殊(“趣”同“取”,取舍、爱好。) 3、翻译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抬头仰望广大无边的宇宙天空,低首俯视兴盛繁茂的天地万物,借以放眼纵观,抒发胸臆,足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译:(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心里感到暂时的得意,快乐而自足时,竟不觉得暮年即将到来。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都要消灭。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我)本来就认为,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虚妄的。 (5)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尽管时代不同世事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大致是一样的。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提醒: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从文中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乐——痛——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把握文章基本思路:    课文第一、二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由,其语句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再接着介绍了盛会所在地的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氛围: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和心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也可属行为)。 第三段在第一、二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交待了这场“诗会”中诗的由来。先由社会人事的应酬周旋谈起,其语句是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指出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正是这种共同的感慨,引起人们写诗的欲望,用诗记下这种感慨,其语句是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第四段,交待诗作汇成集的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抒发看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