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全面认识赤溪(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您全面认识赤溪(二) 清代末年至民间初期百余年间,赤溪平原各村流行的民间传统文艺品类有: “平讲”戏班,唱本地腔调与道白,前台唱一句,呼应一声,多用吹打乐器。 “四平”戏班,唱北路腔调,多用管弦乐器。 “吹打”专为婚丧喜庆顾主服务,以哨呐为主伴奏锣鼓,吹吹打打,热闹取乐。 “唱班”,唱曲兼吹打。民国初年唱的也是“平讲”与“四平”两种腔调,到了民国末年,改唱闽剧调(俗称吊仔) 讲书(或称“讲平话”):有的讲书先生在听众面前绘声绘色,随着书中情节,用动作表现无遗,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有的则靠道具一敲打铜钹,唱一段,道白一段,也得群众普遍爱好,艺人一夜的收入也不菲。 桌枰(即移动戏台):用儿童作演员,只限三、四角色,出台之前,站立幕后,用多人抬着四柱小戏台行走,乐队跟着步行,每到观众聚集处,鞭炮一响,桌枰戏就唱开了,博得观众阵阵鼓掌声和唱采声后,又相拥而过。这种移动戏后,适应元宵节和重大喜庆节日活动。 地坪戏:是步行表演节日,由年龄稍长的男女青年扮演角色,四周人群拉僵绳索界定空间,边演唱边步行,适应时间与上同。 铁机故事:用钢铁扭曲微型隐藏在木架座上演员的伸手衣袖内;另一铁杆紧绑一女童右足及身躯,穿上戏装后,将女童右足鞋底铁管套上座上向前平伸的右手紧抓的铁尖上,看上去是一个男角色坐着用右手平伸托着一个女角色的右足悬空而立,足与手连接处,还镂空雕刻饰物图案作掩饰,看不出机巧的来龙去脉。木架座下用巨石镇住保持下重上轻,这样抬着游行,不至翻倒,令人叹为观止。 纸扎:也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是用大木架,按一定布景位置,扎上固定故事人物和动物,用机关配合线控、使架上人物、动物活动起来,栩栩如生,再配以声响,更加绝妙尽致。 龙狮会舞:每逢元宵佳节,重大庆典,赤溪各境必争先恐后,出现龙灯会舞场景。这时,杨氏传统双人跳狮就鼓角喧天地奔到每家每户表演狮子抢球、寻球、爬地、啃虫、搔痒等等动作,逗得男女观笑不已。龙抢球,狮夺球全靠持珠、握球人的指挥本领,这两人必须具备熟练的武术套路功夫,当场要向观众献技,有时还要越险障,博得一声喝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讲”、“四平”两剧及“桌枰”、“地坪”移动剧、“铁机”已失传,留下闽剧“讲书”、“纸扎”、“舞龙”、“舞狮”流传至今。 1956年12月,赤溪农村民间音乐代表队应选参加宁德县首届音乐、舞蹈会演,成绩优异。 1963年,赤溪村民间艺人杨怀椿应选参加全县革命故事演讲竞赛获奖。 1981年10月20日到29日,赤溪公社禅地业余闽剧团赴城关参加全县农村业余剧团会演,上演剧目《管理》,荣获一等奖。 1981年3月,赤溪公社禅地大队业余闽剧团应选赴城关参加“全民文明礼貌月”宣传演出活动。 1983年8月,赤溪乡文化站成立“青年文学小组”与赤溪中学教师及在乡的4位闽东诗歌协会会员联合组成“赤溪青年文学小组”不定期自费编印《南屏峰下》油印本小刊物,发表了40多位文学爱好者的诗歌、散文、散文诗评论、小品、故事、民间传说等作品。 11月25日晚,省电视台播放赤溪炉头村村畲族文明村俱乐部文体活动实况。 1984年10月,赤溪禅地村业余闽剧团出席省文艺工作者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业余剧团代表黄联禄代表剧团全体演员向大会汇报演出成绩。 1984年5月14日至15日,赤溪乡文化中心站成立。宁德县群众文化工作现场会在赤溪召开。现场会议由县委宣传部陈副部长和县文化局戚副局长主持,县委副书记陈修茂到会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各乡镇的代表计60余人和当地群众计5000余人一起观摩了现场的文艺节目表演,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赞扬,收到良好的效果。 1986年2月,赤溪文化站荣获全县文化中心组二等奖。4月,赤溪文化站联络霍童镇、九都乡诗歌文学爱好者30余人组成《九童溪》诗组并将原有赤溪文化站办的《南屏峰下》和霍童文化站办的《化成林》两种油印刊物,全年自费出刊6期。9月1日赤溪文化站与乡团委、武装部、学校、农技站等单位在赤溪乡黄田村兴办“业余文化技术学校”,学制1年,招收50名党员,以培训食用菌栽培和扫盲为主,结合农业、科普、法制知识推广。12月,赤溪舞狮代表队赴城关参加全县龙狮汇舞活动,经民主评选,荣获表演奖。1987年12月,赤溪文化中心站被县文化局评为先进个人、集体奖,选拔参加全省贫困乡镇文体干部培训班学习。1996年5月20日,赤溪镇政府在人民会场门口隆重举行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的大型联欢晚会暨表彰8大专业大户和2大村大会。晚会节目有:龙狮有表演赛、打击乐、小品、电影、象棋擂台赛、摩托车100米赛等15项文体活动。 1997年7月,为迎接香港回归,由镇政府牵头,在人民会场门前隆重举行文艺联欢晚会,参加节目有:大合唱、独唱以及龙、狮舞、踩街表演赛等。1999年9月30日,赤溪村民为庆祝50周年国害暨迎接澳门回归,举办大型文艺踩街活动。活动

文档评论(0)

naiwu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