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4年11月 署名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公债基础理论 第二节 公债的发行与偿还 第三节 公债市场 第四节 公债的使用 第一节 公债基础理论 一、公债的含义 二、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三、公债的基本功能 四、公债的负担及限度 一、公债的含义 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向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金融机构以及他国政府借款取得的收入是政府的债务收入,同时也是政府的一种负债,也可称为公共债务(简称公债)。 公债是政府依据信用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活动。 公债理解要点 一、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 中央债=国债 地方债=公债 二、是政府特殊的收入形式 偿还性 认购自愿性 三、是政府信用的主要形式 四、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工具 二、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奴隶社会 偶然性、小规模 封建社会 规模趋于扩大 近现代社会 经常性、大规模、调控 (一)公债在近现代的兴起 (1)从支出需求看,国家对外扩张等职能引起了财政支出的过度膨胀。(2)从发行条件看,经济增长促使闲置资本规模的扩大,给公债发行提供了大量的、稳定的资金来源。(3)从利益分配角度看,新兴资产阶级通过认购国债而获得巨额利息,并借机得到一些特权。(4)从经济理论和财政实践看,赤字财政理论和赤字财政政策在西方各国的流行和推广,为公债的膨胀提供了理论上的诠释和制度上的保证。 (二)我国的公债发展情况 1.封建社会 宋孝宗淳熙年间的四川:“寻常四川钱粮未办,借贷于富家,候朝廷科至,即散还。”四川军用钱粮经常都是先借贷于当地富家,等到朝廷所征赋税到位后,方与归还。蜀帅郑损曾亲自出面向富户王珙借钱粮,并讨好地请他吃饭:“郑制置与富人王珙借钱粮,就请赴面饭。” 南宋地方财政极其困难,多有亏损积欠。如新淦县每年有2万余贯的亏空,地方官无奈,只有恳求上户预借,致使“县道之柄,从此倒持。豪强之家,得以控扼,请求关节,残害细民,苟有不从,便生论诉”。 清政府于光绪20年(即1894年)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公债----息借商款,以应付甲午战争的军事支出需要。 公债:战争需要 2.新中国建立后 (1)50年代的公债 建国-1950年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4-1958年 “经济建设公债” (2)80年代----90年代中期的公债 财政赤字 1981年起发行国库券 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保值公债等,并向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外国银行等借入大量外债。 公债发行目的:弥补赤字、支持经济建设(3)90年代末期以来的公债 目的:经济建设、宏观调控 (三)公债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1.政府要有借债的需求。 2.社会上必须有可供政府借贷的资金存在 3.信用制度的产生、发生与完善。 4.公债的存在和发展还必须与商品货币经济下的社会意识观念相适应。 三、公债的基本功能 三、公债的基本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为非经常性重大支出需要筹措资金 (三)执行经济调节政策 (四)偿还到期债务 (五)调剂季节性资金余缺 公债作用的争论 公债作用的争论 反对派观点:古典经济学派 (1)公债减少生产资本,妨碍工商业正当投资 (2)以公债弥补财政赤字会助长为所欲为,不负责任之风 (3)举债会增加将来财政困难 (4)公债常以高利吸引购买者,会使富者坐享其利,使财富分配不均。 古典学派公债论代表:李嘉图等价 李嘉图等价: 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用税收筹资,其效果等价。 公债是递延之税收。 赞成观点:对李嘉图等价的反驳 对理性预期;经济人假设等的反驳 萨缪尔森认为:(1)公债会增加净收入;(2)公债使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3)公债的数额不应受限制,公债的发行不但不应视作国家的债务,而且还应视为国家的资产; (4)公债有利于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 四、公债的负担与限度分析 (一)公债负担 (二)公债限度 (三)衡量指标 (四)公债负担与限度分析 (一)公债负担 税收偿还和以新替旧方式下的公债负担分析 1.公债用于短期公共品供给: 当代纳税人负担,且具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