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
嵇康哲学思想的整理
个人简介: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
著作:《嵇康集》《广陵散》《养生论》
哲学思想:
哲学自然观:(1)承袭王充以来元气自然论的哲学立场,排斥宗教神秘主义思想。他说:“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2)认为元气中包含阴阳俩个对立面,阴阳的变化推动了万物的发生。(3)“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章为五色,发为五音。”(《声无哀乐论》)宇宙万物的发展发生是自然界自身运动和变化的结果。
形神关系:(1)“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养生论》)形神并重,互相依赖。(2)“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生,爱憎不惜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养心养神的养生学说。“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养生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
心物关系:“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二物诚然,则求情者不留观于形貌,揆心者不假听于声音也。察者欲因声以知心,不亦外乎?”(《声无哀乐论》)。声音与人感情是不同的事物。即心、思想、情感,完全是主观自发的。不以客观事物为基础。
认识论:“夫推类辨物,当先求之自然之理,理已足,然后借古义以明之耳。今未得于心,而多恃前言以为谈证,自此以往,恐巧厤不能纪耳。”(《声无哀乐论》)强调理性判断,反对只凭记诵传闻以及一般的感性直观。
人性论“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唯至人特钟纯美,兼周内外,无不毕备。”(《明胆论》)人性善恶,智愚禀赋自然。
越名教而任自然。“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
言尽意论:“言尽意”取自《周易》“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以尽言”。嵇康把主观和客观分裂开来,以名为“标识”,认为“言非自然一定之物”(《声无哀乐论》)。但言则可以表物而不受物形体的控制。只是形成一种工具,不能与事物本身相等。
第二部分
从王弼“贵无”的本体论来分析人们价值观取向
关键词:王弼 贵无 一与多 有和无
摘要:王弼是是魏晋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正史哲学(指魏齐王芳正史时期出现的玄学思潮)代表。在哲学上以发挥老子思想为主,提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学说,建立了新的玄学系统。
王弼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他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四十章注)。老子讲“道”提出:道——象帝之先。“道”是万物根本,是构成万物的原始材料。然而,王弼把无归结为一种比“道”还要原始的物质本体即是“无”。一定程度上使万物本体接近于世俗。老子的。“道”,不可名,是无法言说的,是无形的及其抽象的,老子的“道”是不允许人思考的。但王弼的“无”则不同。“无”是一种与“有”相反的东西,我们在认识。“无”时有“有”这个东西作为参考物,因此,认识“无”时会有感觉不至于孤立无援。其实王弼就是利用人们懒于接受高深的东西而又不放弃高深的这种心理而提出的较为浅显而打着崇高的旗号的理论。我们较喜欢探求万物的本原,这一点与古希腊似乎有几分相似。我们比较容易臣服于惯有的东西。如,当我们在问及“鸟为什么会飞时?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时?”回答往往是“它原本就是那样呀”。我们会觉得原本就是一个至极的真理,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因而王弼,就在探求形形色色万物的本原之际提出一个统一的、简单的、易于接受的东西即“无”。我们都是懒于思考复杂的事物,既然复杂,何不归于一个简单的、不是混乱的东西。
但单一的又如何与万物对等呢?因此,王弼又提出“崇本抑末”,把本放在主要地位,而排除末(现象)对本(本体)的干扰影响。这样,其实就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即避免从具体现象出发,而从超乎现象之上的本体出发。因为具体的东西是有规定性的,是有局限的,而“无”则是万能的。这样人们是举不出反例来推翻这种论证的。实际上,是在空间上即一个横向方向上解决了多样性与单一性的不同。但在时间上即纵向上则是发展变化的,即是动静方向。
于是,王弼认为静是本,是无。动则是静的一种特殊形态。我们会说,静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老子》中不是有“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就是要求人们静的。当然,静也有利于统治者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pdf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PPT优秀课件.pptx VIP
- ZF_Intarder3_缓速器培训课件安喜光.pptx VIP
- 加氢搅拌器形式、原理及其发展趋势.pdf VIP
- 第一单元第2课《缤纷的世界美术流派》课件+教案-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初三冲刺班会动员课件PPT.pptx VIP
-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docx VIP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未来就业岗位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docx VIP
- 数字媒体艺术创意设计课件.pptx VIP
- 医院信息科笔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