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 2012年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pptVIP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其 它 词 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统一) (变化万千)  小结:学习词类活用知识,有助于正确阅读理解文言文。学习词类活用知识,要注意掌握和积累典型的例子。对于不典型的甚至模棱两可的可不必纠缠。此外,不能只满足于能说出来某词是什么活用现象,还要能够准确地解释和翻译活用词。从高考的角度说,一般不考这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考查较多的是某个词在某个句子里面是什么意思,即放在选择题和翻译题来考查。文言虚词相对文言实词来说,要少得多,在意义上也抽象得多。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要掌握的文言虚词只有18个,即:之、乎、者、也、焉、而、何、乃、其、且、以、若、则、所、为、与、因、于。这些虚词的用法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甚至要反复背记。近年来高考考查文言虚词,大多是将课外文言选段中出现的文言虚词与课内学过的虚词进行比较,辨析其用法和意义的异同。它要求考生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准确判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分清实词虚化和虚词实化现象,准确理解虚词的古今变化情形及其规律。 1)?代词:人称代词(如吾、予、尔、乃、之、其等).指示代词(如是、斯、此、之等).疑问代词(如何、孰、安、焉等).无定指代词(莫、或)特殊指示代词(者)。 2)?副词:时间副词(如旋、俄、尝等)、程度副词(如极、甚、颇、少等)、范围副词(如皆、咸、俱、只等)、语气副词(如必、勿、信、莫等)、频率副词(如再、又、复、数等)。 3)?助词:结构助词(如之、是、所等)、缀加助词(如有、其、然等)、语气助词(如夫、岂、乎、欤等)。 4)?介词:常见介词有:以、于、为、与、被 5)?连词:表顺承关系的(如则、乃等)、表转折关系的(如然、却等)、表并列关系的(如且、及等)、表假设关系的(如倘、若等)等。 6)叹词:主要有:吁、嗟夫、呜呼等 文言常用虚词的分类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四、常见文言文句式: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主谓倒置 一、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 倒装类型:1)、宾语前置2)、状语后置3)、定语后置4)、主谓倒装 (一)、宾语前置 (动宾倒装)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 1)、“大王来何操?”(2)、彼且奚适也?(3)、 彼且恶乎待哉(4)、夫晋,何厌之有?(5)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6)、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7)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8)、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介宾倒装) (9)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10)、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诗经〉 提示: 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 (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貫女,莫我肯顾。 (2)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3)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4)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示例:(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不知句读,不解惑 用“唯(惟)……是……”提宾(唯利是图、惟命是从)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宾语。 宋何罪之有?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陈言之务去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 于蓝取之,于蓝青 以孝悌之义申之 (二)、状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3)马之千里者。 (4)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5)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6)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以“之”或“者”作标志。 (三)、定语后置 中心词+之+形容词 中心词+ 数量词(定语) 中心词+定语+者 中心词+之+定语+者 宾语前置: 句读(名词,作宾语)之不知(动词),惑之不解。 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名词,中心词)之利(形容词),筋骨之强。 ⑴甚矣,汝之不惠! (2)快哉此

文档评论(0)

dreamzhang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