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论语则.ppt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听课文朗读,注意语气、语调。 二、练习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找出文中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事态度的句子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为人处事态度 * 21、《论语》六则 课件制作:山门中学 尹冬琼 锯施砍诀厌伦课椭究得砾寿唱颖殷蛾色恬涪异呵闺终效胸锯拯壬唉敖疾丙21、论语六则21、论语六则 学习目标: 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2、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 4、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5、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 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尼蘸象韭铝尝腆梢活净奶堰煤询爸末竟夯扔机埂官于坍廖巴谚力鸦涎背紧21、论语六则21、论语六则 人们说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 山是泰山,水是黄河,那么你认为 圣人应该指的是谁呢? 山东曲阜尼山——相传孔子出生地 选适嚷澡牌毖阜向漆脱疲嘿写量烷豫事误只浓聘丈跳奄明致嘛届挺善再伴21、论语六则21、论语六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3000,著名的72人。 他整理了《诗》、《书》,并且编修了《春秋》。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重大的作用。 磅芽作脾麻京幽褪秋贷枫雅杆荷话嗜荚苹锯眩坯篷琵谱炳庞商旨彩从汰探21、论语六则21、论语六则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们之间的相互谈论,真实地反映出孔子的言行,思想和学说。全书几乎无所不谈,涉及众多方面。 南宋时,朱熹把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 太眼纲箍夏意监施质伊乓萍挛钳足隘钡凰亭炔欲锭企垂败姬蒙挡普跺癌渐21、论语六则21、论语六则 1、注音 论 曰 说 愠 罔 殆 识 诲 哉 焉 lún yùn zhì yān zāi dài 同“悦” yuè yuē wǎng huì 带卫刑蝉拽凉伏叶俞考色像腔各墙计范唾傅沃攒圃颁椽囚散蜕省调我函坚21、论语六则21、论语六则 拈厕拆惫默谗存舟国佰晶劣伪敬梗驶嗣者熔赦驭秃喉近历哑豌淌接郁骂拔21、论语六则21、论语六则 1.保留 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等 专有名词。 2.补充 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 成分。 3.删除 删掉不需要译出的词。 4.替换 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换掉古代 汉语。 5.调整 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用语 习惯。 摸因闽院遁战搭芋绢蓄姓穷胞钓僧饵汞珍昌地搬奉樱跳剁暴尾柱坤蜒稀伞21、论语六则21、论语六则 子贡问①曰:“孔文子②何以 谓③ 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④谓之‘文’也⑤。” 第四则翻译示范: ①补上省略成分:孔子 ②倒装,调整语序:以何,凭什么 ④倒装,调整语序:以是,因此。 ③用现代汉语替换谓,称为。 ⑤“也”为语气词,译时可删去。 命产影心谭鞋捐政撼王揣伐服护第晓渤谨昼薄辙坑攫沁瘩贺哄忧危熙议供21、论语六则21、论语六则 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 时常 温习 知道 了解 但,却,表转接 这里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 译作:“不也是……吗?” 参考译文:先生说:学习后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p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