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研究.doc-附件2.doc

当代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研究.doc-附件2.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2 论文中英文摘要格式 作者姓名:牛小侠 论文题目:当代“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研究 作者简介:牛小侠,女,1977年12月出生,2007年09月师从于辽宁大学陆杰荣教授,于2010年06月获博士学位。 中 文 摘 要 本文从当代哲学“有限性”视阈来考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旨趣,阐释了马克思哲学“有限性”思想的实质及其当代意义,指出了它与传统哲学“有限性”规定的本质区别。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根基(存在论)破解入手,在当代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下阐释当代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根基,它不像传统形而上学那样把自身奠基在绝对的“无限性”之上,而是把自身的旨趣奠基现实生活世界之中。现实生活由于是流变的、暂时的,因此它也是“有限性”的,在此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既奠基现实生活的“有限性”之上,但它又不局限于“有限性”之中,而是在现实的“有限性”之中提升一个相对的“无限性”理念,并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有限性”,就此而论,马克思哲学不是一种静止的单纯的非批判性的实证科学,它在现实生活基础上,依据现实历史过程所具有的对“未来”的展望和追求,这一展望和追求表征了马克思哲学在当代哲学“有限性”视阈中走出了现当代“虚无主义”的困境。 在整个西方哲学演进史上,古典形态的形而上学追求外在对象的不动的“无限性本体”以支撑“有限性”的现实生活世界;当“无限性本体”的追求在中世纪完全以“神”的形象呈现出来时,也就意味其自身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自明“我思”基础上的知识论形态的形而上学。“我思”作为一种不证自明的“无限性本体”,它与外在对象“本体”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内在意识内的“本体”,其解决的问题是意识内的“我思”怎样切中外在世界,即知识的客观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近代哲学家要么从经验“确证性”或“有限性”视阈为知识客观性划定一个范围;要么从理性的“确定性”给予知识有限性的范围,在实质上就是确定知识的“有限性”问题。这表征了由传统本体无限性的关注转向了自我本体无限性的思考的同时,也彰显了“无限性”理性规定的日渐淡化和现实生活“有限性”特征的日渐凸显。 其实,不论是古典形态的形而上学还是近代知识论的形而上学,本质上看都确立了一个不言自明的“无限性本体”规定作为其存在的根基。所以,以“无限性”的“本体”作为根基的西方形而上学产生、发展和兴盛的过程,也就是现实人及其生活世界“有限性”特质失落的过程,因为哲学“无限性”的“本体”的崇高映衬了现实生活的低俗;“本体”的“无限性”的高贵映衬出现实“有限性”的低贱;“本体”“永恒”的追求以唾弃现实的“有限性”变体作为代价。因此,为了追求哲学本体意义上的“无限性”规定,现实生活中的人就要不断地摆脱现实“有限性”的干扰,甚至为了追求灵魂的永恒甘愿抛弃肉体的干扰。 “有限性”成为现当代哲学的一种研究视阈并成为显学的意向,与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和当代虚无主义的兴盛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新的层面上,海德格尔在康德批判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了现当代哲学“有限性”的研究视阈。他从“始源哲学”出发,揭示了真正的存在是人的“此在”的存在。然而,整个西方哲学史却遗忘了这一“存在”,甚至以各种“存在者”遮蔽这一“存在”。人的“此在”表明人是一种当下“时间性”的存在,人在时间中的展开就是人的“历史性”,人的“时间性”和“历史性”表明了其是一种“有限性”的存在,特别是,人作为“终有一死者”以极端形式表明了人的“有限性”,但人并不囿于其“有限性”,在“有限性”的限度中发挥其创造性和超越性。因此,海德格尔不仅把“此在”形而上学奠基在人的“此在”的“有限性”上,而且也为超越性的形而上学划定了“边界”,“边界”本身就表明了形而上学的限度。但由于海德格尔阐释的“有限性”是个体内在经验体验的“有限性”,而且建构“此在形而上学”的途径采取的是“始源哲学”前逻辑的方式,所以,他的“有限性”规定不是指现实生活世界的“有限性”特征,仅仅是个体意识内的“有限性”。但他力图把哲学转向“有限性”的世俗生活世界的价值指向,在对当代马克思哲学建构的理解中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与康德和海德格尔“有限性”规定的阐发不同,马克思哲学不仅表达了思想本身的“有限性”性质,而且也表达了现实生活的“有限性”的原初性特点以及思想的“有限性”是现实生活“有限性”的理论表达等多重涵义的“有限性”思想。马克思阐释了现实社会、历史的“有限性”以及生活在现实社会历史中现实人的“有限性”。历史本身的更替表明历史自身的“有限性”,这种“有限性”源于它就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不断变化的,变化说明事物存在的“有限性”,对于这个“有限性”要敢于正视,以便在“有限性”之中提升其“无限性”,并把这个“无限性”追求在不同时空内变成现实的“有限性”,因此,马克思哲学的“有限性”理解既不是对现实的“实体化”的抽象,也不是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1212336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