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阅读方法探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他一生以诗文作武器,反复呼吁国家统一,表达强烈的爱国感情。他积极主张抗金,却遭到当权的投降派谗毁,终于被排挤罢官。尽管如此,陆游收复中原的信念却始终不渝 。 意象列举: 梧桐: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相见欢》) 梅:傲雪,坚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形象。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的象征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孤雁》) 月:思乡,思念亲人的象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蝉: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的象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09年湖州卷) 春 日(宋)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 桃花。 【注释】 ① 阴阴:草木阴阴。② 趁:追逐。 着一字而境界大开 古典诗歌 阅读方法探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春夜喜雨》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王建《十五夜望月》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春夜喜雨》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王建《十五夜望月》 古人作诗,与题目不轻下一字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9年邵阳卷)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这首诗写法上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 之情。 抒发了作者不得和亲人团聚的相思之情。 “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诗歌的个人风格例举 李白 陶渊明 杜甫 白居易 陆游 李清照 沉郁顿挫 朴素自然 通俗易懂 豪迈飘逸 缠绵婉约 豪放爱国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等主观情感。“象”,就是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鹅鸭戏水 小溪阴阴 这首诗通过描绘 、细雨翻萍、 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惜春之情。 “红杏枝头春意闹”   (《玉楼春》宋祁) 从“红杏枝头”取意,确实是“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它妙就妙在运用了“通感”。春景是可见的视觉范围的画面,而“闹”是听觉方面的感知,这里将无声的画面,变成了枝繁花盛之态,又写了群鸟竞唱的情状,于是,浓郁的春意就在这喧闹的“红杏枝头”活现出来。这是把视觉艺术转换成听觉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