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当“农民”的农大硕士人生选择.doc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于当“农民”的农大硕士人生选择 甘于当农民的农大硕士人生选择 一头略显零乱的短发,一双简易的老式黑布鞋,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刚从田埂上走来的小伙子居然是个硕士生。 他叫胡应平,家在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今年28岁。去年获得福建农林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后,一头扎进了三元区中村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杜水村,在五亩油茶苗圃里开始了自己的农村创业故事。 别样的人生选择 20xx年6月,胡应平在福建农林大学读完研究生,顺利获得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的硕士学位。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样,已经有几家好单位争着要和他签订合同。然而,就在毕业前夕,和导师的一次谈话,让他做出了别样的人生选择。 为了梦想,胡应平承受了很多很多——家人、朋友、周围人的都表示不能理解,压力和孤独接踵而至,但始终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对于胡应平的决定,父母坚决反对,母亲苦口婆心地说: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不就是为了有天能走出农村,出人头地吗?你现在跑回农村来,让我们这张老脸往哪搁呀。父亲严厉斥责道:我供你读书是叫你回来当农民的吗?你叫我们以后怎么在村里抬头做人。 爸,妈,儿子我长大了,我有我自己的决定,况且我知道市场的发展趋势,就让我自己做主吧amp;#8230.在电话里耐心开导了父母两个小时后,胡应平顶住家庭和村里人的压力,来到了杜水村。 杜水村很小,至今没有网络,胡应平借住在村部的小房间里,一本本书成了他打发业余时间的灵丹妙药。能吃苦是我最大的优势。坐在破旧的厨房里,看着桌上简单的伙食,胡应平笑着说。 第一次来到杜水村,胡应平就投入了工作,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四处查勘村里的山场、田畔。随后在杜水村租了5亩地,雇来大型机械,对土地进行平整,注册成立了三元区中村乡彬香苗圃。 5月,最适宜油茶嫁接移植的时节到了,那几天,胡应平几个晚上没有休息好,连夜从尤溪采穗园引进21万株闽43、闽48、闽60号高产油茶穗,雇了50多位村民进行油茶嫁接。 闽43、闽48、闽60号油茶苗都是福建大力推广的高产油茶树,传统老油茶树出油率平均每亩只有2—5公斤,高产油茶树出油率达到平均每亩30—50公斤,是低产油茶树的10多倍。胡应平如是说。 然而考验接踵而至。6、7月份的连续降雨,高温高湿,刚刚种下的油茶苗特别容易得根腐病和软腐病。夜里,胡应平常冒雨走山路,打着手电去田里排水防涝。白天,他一个人要做好除草、除萌、病虫害防治、施肥等各项工作。这位小伙子俨然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乡村油茶种植郎。 当知道有发放免抵押和利息的贷款的组织,还配有导师时,胡应平还是半信半疑。不过,他还是详细地写完了一份创业计划书,准备试一试,这也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在完成计划书时,他不自觉地把创业计划慢慢理清楚了。 从杜水村回到学校后,胡应平向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福建办提出了创业扶持申请,在这份申请中,胡应平道出了自己详细的创业规划——借福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东风,实施高产无性系品种油茶苗培育项目,创建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苗圃基地,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作站得到他的创业资料后,立即着手与他联系。根据项目审查的原则,对胡应平提交的创业基金申请表以及创业辅导申请表进行审查。随即,福建联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德俊老师和工作人员到他的项目地进行实地考察。 在了解到胡应平现在创业阶段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项目运作的实际情况后,为他提供了福建沈郎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胡凤翔作为指导老师。20xx年10月28日胡凤翔老师驱车40分钟前往胡应平的项目操作地了解其油茶的嫁接情况,并签订了一对一导师辅导协议。 年青人就应当学有所用,勇于尝试,闯出一片自己的天空。胡应平说,站在5亩油茶苗圃里,胡应平对未来有着更美好的规划,我要继续努力,创建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苗圃基地,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延伸阅读: 80后大学生周钢林:回农村闯出一片新天地 甘于当“农民”的农大硕士人生选择甘于当“农民”的农大硕士人生选择 在重庆市奉节县吐祥镇双河村,80后大学生周钢林在外漂泊打拼多年后,毅然选择回乡创业。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学生:回农村去,那里大有可为! 20xx年从西南大学毕业的周钢林,大学时学的是工商管理。毕业后,他和很多一心想跳出农门的大学生一样,选择了留在大城市工作。 最初在成都、重庆,在餐饮企业端过盘子,也在通讯行业干过。周钢林回忆,后来,他又到杭州、厦门等地的工厂从事管理。 20xx年底,周钢林回家过春节时发现家乡大部分土地都荒废着。他心里开始琢磨,能不能回家乡做点事? 在外面工作,每个月的工资两千多元到五六千元不等。周钢林说,但独自在外的漂泊感和巨大的生活成本,让他感到犹如一块巨石压在身上。 周钢林回乡创业的想法,遭到家里人的坚决反对:好不容易供你读完大学,离开这个乡旮旮!这土里能刨出什么?!但他却不这么认为:双河村对面的石笋村,种植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