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区“减负怪圈”.doc
社区“减负怪圈”十多年来,社区几经减负,但负担重的“顽疾”不仅没有得到“根治”,反而陷入了一个越减越重的“怪圈”。“怪圈”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尽管社区“减负令”已经出台半年,但武汉市武昌区某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刚,仍然忙得像“陀螺”一样。“文件出台后,会议确实减少了,但许多检查、评比等,仍让社区忙不停。”赵刚所说的文件,是武汉市今年2月出台的社区减负九项规定,包括取消市、区、街与社区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取消面向社区开展的达标评比活动;精简社区参加的各类会议等。这九条“军规”虽然都直指社区负担的“病灶”,但却再次遭遇执行难。从事社区工作14年的赵刚,经历这样的减负已经不止一次了。在他看来,社区减负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每次都是减完之后再反弹,10多年来社区负担越减越重。而据《决策》记者的调查,社区“减负怪圈”绝不是武汉独有,全国很多城市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现象。“怪圈”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破解之道又在何方?十年“减负路”赵刚记得,早在2002年,武汉市政府就曾下发“切实减轻社区居委会负担”的通知,禁止部门在社区滥挂牌子、滥搞检查、乱向社区摊派,并强调各部门“不得与居委会签订本应属自身工作职责的目标责任书”。然而,减了两年,居委会的工作不但没减,反而从2002年的160多项增加到了200多项,几乎所有职能部门的工作都能在社区找到缩影。尽管文件中有,“对于各部门派给居委会职责外的工作,居委会可以拒绝”这样的“尚方宝剑”,但实际上居委会很难说“不”。有街道干部坦言,别看社区闹得欢,到时候还不是要听我们一句话;还有部门工作人员宣称,你们社区只搞自治,派给你们的事情这也不干、那也不管,还留着你们做什么?社区减负砍掉伸进社区的“腿”,基层政府和部门的阻力可想而知,因此在实际执行中,减负文件成了一纸空文。2004年,时任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调研时发现,一个仅7个人的居委会竟挂了60多个牌子。他当场表态,要为社区减负摘牌。有了市长“下决心”,武汉在全市层面统一部署,集中清理社区滥挂牌问题。并且在全市所有社区居委会推行“双准入”制度,即职能部门确需交社区完成的工作和对社区的检查、考核,必须交由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一块牌子意味着一项工作任务、一套台账和随时的检查。”赵刚说,看得见的牌子可换、可减,但压在社区肩上的工作是换不了、减不掉的。虽然牌子暂时摘掉了,但有些部门会采取一些迂回的办法,自行下派任务到社区。赵刚举例说,一个执法部门对社区居委会承诺说:“以后社区里哪里有违规现象,就马上打电话给我们,我们立即来解决,你们只报个信就行了。”可是,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当居委会应部门要求,花大气力把辖区内的几处违章行为调查清楚,并将名单交给该部门。不料,该部门工作人员说,“我们明天采取行动,你们居委会必须派人随同。”于是,拆违工作事实上成了居委会的一项工作任务。“这么多工作,每一项都不是随便应付得了的。”赵刚说,对于只有七八个工作人员的居委会来说,为了干好政府部门压下来的工作,不得不疲于奔命。去年8月,赵刚给武汉市主要领导写信,呼吁为社区减负。信中直言:机关很大一部分工作职能下移成了社区的日常工作,但跟踪指导服务却跟不上;有些应该由上级部门完成的工作,也顺势交给了社区;社区人手少、任务重,有的社区为完成任务,只得到处找数据拼凑。不久之后,武汉市长唐良智进社区实地调研。随后,武汉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社区调研,半年后“减负九大规定”出台。与十年前相比,同样都是市长亲自拍板、强力推动,减负的各项禁令也是似曾相识,而社区负担重的“顽疾”依然没有得到“根治”,社区减负似乎陷入了一个越减越重的“怪圈”。“换汤不换药”?在落实社区减负“九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中,武汉市详细列出社区职能的“正面清单”,例如公章,只能用于哪些范围等等。并规定,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要求社区盖章。但现实中,赵刚仍然被各种出证明、用公章所困扰。他们社区每天要盖20多个章,除了房产、居住、医保等常规的证明以外,还要盖很多“无厘头”的章。如果社区不盖章,一些部门就不办理,因此即使不在清单之列,居民也非要盖居委会的章不可。“社区的章盖了,就得负法律责任。我们社区一年得盖出200多个章子,万一哪一个章子盖出麻烦,居委会如何担待得起?”令赵刚困惑的是,一些部门只认章,对证明内容无所谓,“许多证明不了的事儿,何必要为难居民?”更让赵刚困惑的是,尽管他在社区工作10多年,但仍然厘不清居委会的职责,到底哪些工作社区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哪些工作又应该由社区协助做。在各地社区减负探索中,社区工作“准入制”是普遍推行的措施,实行“准入制”的前提就是厘清社区职责。而在长期关注社区问题的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向德平看来,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好像很简单,但现实生活中要厘清职责很困难,因为社区既有服务职能也具有管理职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