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老财长,难忘上海岁月“侬(你)好,上海。” 美国前财长布卢门撒尔造访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时,笑着说起70多年前学会的上海话。2月7日是布卢门撒尔第八次到上海的“寻根之旅”。二战期间,他以犹太难民身份在上海提篮桥犹太难民集聚区生活了8年,在镌刻13732位二战期间在沪避难犹太人姓名的“上海名单”墙前,布卢门撒尔踮起脚尖,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布卢门撒尔是上海犹太难民中最知名的一位。1947年,他从上海去了美国,1977年当上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在回忆录《从流亡地到华盛顿》中,他写道:“在上海,我所看到和了解到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坐在办公桌前,还是身为美国总统的顾问,我从未忘记那些经历。”“上海是世界上唯一接纳我们的地方”1939年,13岁的布卢门撒尔随家人逃离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他清楚记得1938年11月9日,也就是所谓“水晶之夜”发生的一切:“许多犹太人的商店被砸毁,柏林最大的犹太会堂被火焰吞没,穿着纳粹制服的男孩在街道上追打犹太小孩,包括我。”他的父亲被抓进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随后全家被告知必须在1个月内离开德国。当时,所有国家包括美国都向犹太难民关闭了国门,“上海是世界上唯一愿意接纳我们的地方”。但那时上海的情况并不好。在日本占领区,“治安混乱,无法无天,充斥着穷人和难民。有些人病了,有些人死在街头。疾病、腐败和娼妓让人无法呼吸。” 1 2015年2月7日,美国前财长布卢门撒尔参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2 1979年2月25日,布卢门撒尔(左)访华,受到中方官员欢迎。3 上海虹口区舟山路59号的布卢门撒尔旧居。4 1979年2月,布卢门撒尔(左三)重返上海,向记者们介绍当年在虹口的旧居。起初,布卢门撒尔一家在靠近今天威海路的地方租了间房子,他的姐姐在一个英国家庭找到一份家庭教师的临时工作,而他自己则在南京西路一所学校读书。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事情开始变得糟糕。1942年,学业优异的布卢门撒尔不得不休学去工作。他在一家瑞士化工厂找到打扫实验室设备的工作,每周能获得1美元酬劳。他还帮面包房送面包,每天能有半条面包的酬劳。虽然饥饿,他仍舍不得把面包吃掉,总是把面包卖了,换回更多的粗糙食物。1943年,日军把1.8万名无国籍犹太人赶进了虹口区一个只有2平方公里的区域。虹口区舟山路59号成了布卢门撒尔的新家。那里,每个房间要住10个人,饥饿、肮脏和贫困,让活着变得格外困难。在那段艰辛岁月中,他的父母离了婚。虽然生存艰难,布卢门撒尔却记住了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瞬间。“当时,没有中国人直接住在我们的屋子里,但周围都是中国人的商铺。”他饶有兴致地回忆道,“今天人们不再需要买热水,只需打开水龙头。但那时,我们必须去街角的老虎灶买热水。我记得老虎灶的那个中国人总是很友好。”他常在老虎灶旁与黄包车夫聊天,学会了不少上海方言。犹太难民纪念馆的斜对面就是提篮桥监狱。布卢门撒尔指着对面说:“你们可以想象,中国人与犹太人如何共同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刻。”二战结束前,美军曾轰炸上海的日军目标,有几枚炸弹误落进了犹太难民区,造成数十名犹太难民和中国居民死伤。当时,提篮桥监狱开放了庭院供临时救护,居民们不分国籍,纷纷投入到互救之中。“我第一次体会到邻里共同行动带来的好处,见识了人们在艰难岁月里齐心协力所创造的成就。”1947年9月,布卢门撒尔怀揣着60美元,与姐姐一起登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这个被战争和苦难磨砺得坚忍而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发誓要出人头地。他说:“我有才能,读了很多书,可以很好地和别人交流。我想要做些事情获得认可,我知道我能把事情做好。”而“身为战争难民的那些岁月,为我后来的人生上了十分难得的一课”。实现了美国梦刚到美国时,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布卢门撒尔先后干过20多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给国家饼干公司开账单,每个星期的薪水是40美元。他干了3个月,每天和50个同事一起坐在一个大房间里算账。他找到了简化工作流程的办法,却没有被采纳,不得不继续依靠人工单调地重复计算。这让他对大型商业机构里的官僚主义和低效率深有体会。在20多份工作中,布卢门撒尔最厌恶的是做蜡厂工人。“我把每个纸杯里灌满蜡,从午夜做到清晨8点。那些蜡非常烫,这份工作令人极度痛苦。但是有很多人已经在那里工作了20年。”上海的经历让布卢门撒尔能够忍受,并乐观面对困难。他坚信自己能成就一番事业,并时刻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在上海的时候我已确信,我的一生将有怎样的成就基本上取决于我自己―虽然也要靠一些运气,但更重要的是不懈努力、勇往直前,而且我必须自己处处小心,别指望别人会保我周全。”他走进旧金山社区大学半工半读,随后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51年获商学士学位,最终在普林斯顿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执教。布卢门撒尔的人生,每个10年都有一个跳跃。1957年,他离开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