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2.1.4 深层土体侧向位移(测斜)观测 (1)观测点布置 在预压过程中,为掌握场区外侧不同距离、不同深度、不同土层处土体侧向水平位移量,尤其是严格控制边界处水平位移量,宜在距场区边界外1~1.5 m处理深度的影响范围内布置不少于1条深层土体侧向位移断面,观测点宜不少于3个点,宜与其它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在相邻位置。边界外1m处需布点。土体侧向位移观测深度应大于地基处理深度10m。 (2)仪器设备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通常选用测斜手段观测。测斜观测装置由测斜仪和测斜管二部分组成。测斜仪一般选用伺服式加速度计,观测精度为±1mm。测斜管一般选用带十字导槽,外径为?70ABS型或6500型的测斜管。 荷载经过时间t后的残余沉降量ΔS可由下式求出 = - (4-8) 用此方法推测任意时刻的沉降量,要求实测沉降时间至少应在半年以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原始观测数据,推测效果就可能不太理想。 (2) 沉降速率法 (3) 三点法 (4) 由荷载-孔隙水压力-时间关系曲线反算地基土固结系数 4.4.2 监测方案设计 测点的平面布设及V断面布设见图4-4和4-5,详见表4-2。 4.4.3 监测成果及分析 (1)加载过程 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绘制Ⅵ断面测点P6-6加载过程曲线,如图4-6所示。 (2)基底反力 图4-7是根据观测结果绘制的Ⅵ断面基底反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和基底反力分布图。从基底反力分布图来看,Ⅵ断面基底反力分布与上部加载特征之间的差异较大,基底最大反力为95kPa。由于荷载是平均值,故与反力的数值不同。 (3)地基地表沉降及深层沉降 到9月20日止,三个观测断面地表沉降、深层沉降情况及沉降速率见表4-3和表4-4。 表4-4 监测断面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及其速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加载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速率可达1.90cm/d。加载完毕之后,各断面的沉降速率迅速减小。到9月30日时,各断面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0.10mm/d、0.13mm/d和0.3mm/d。 (4)侧向位移 侧向位移的观测结果见表4-5和图4-8。 (5)分层沉降监测 分层沉降的结果见表4-6。 (6)边桩位移监测 1992年6月15日的边桩位移量测结果见表4-7。 (7)孔隙水压力监测 对孔隙水压力,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观测。结果显示,加载期间,孔隙水压力上升;加载间隙,孔隙水压力下降。其曲线在此不再给出。 4.4.4 地基沉降及固结度分析 (1) 利用实测沉降,根据沉降速率法推算的最终沉降量,结果见表4-8。 (2) 次固结沉降分析假设使用期限为15年,施工期为1年,主固结达到90%时次固结开始,结果见表4-9。 (3) 剩余沉降(工后沉降)分析剩余沉降由两部分组成:主固结后期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假设施工期为1年,则可根据实测沉降推算工后沉降,结果见表4-10。 (4) 结论 1)为了保证施工期间地基的稳定性,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加载速率,并认真进行监测控制。根据试验段的施工实践,由于各种地基处理手段的实施,实际最大沉降速率约为20mm/天,实测的侧向位移约为2mm/天。当砂井深度小于15m时,沉降控制速率小于10mm/天。软土层厚度较小,不设置砂井时,可参照后者控制,并以连续两天的沉降作为判断依据。侧向位移的控制标、边桩位移,每天不超过5mm为宜。相应填土加载速率,要求每一层填筑厚度控制在0.3m/天,月平均每天0.03m以内。 2)监测断面Ⅳ、Ⅴ、Ⅵ在路堤底面下分别铺设一层复合土工布、编织布和无纺布。监测结果表明,对于地基稳定来说,三个监测断面的地基稳定性良好。与地质条件相同的邻近无土工布的断面相比,最大沉降可以减少50~100mm,工后沉降速率也较小。特别是对于土工复合布断面,沉降差比较均匀。由此可见,在路堤下铺设土工布对于保证地基的稳定、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十分重要。 3)分别采用三种方法进行了最终沉降的推算,所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但这三种方法都不太容易区分次固结沉降的发展,必须经过反复的试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4)根据沉降和基底压力的观测,该高速公路的地基是比较软弱的,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产生较大的沉降差。纵向平均沉降差0.2%~0.3%,局部达0.5%;横向沉降差达到 1.23%~2.3%。另一方面,基底压力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中心较大,路肩较小,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