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专题(全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复习专题(一):实词 【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考纲解读: 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落实在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上,这是一种动态的考查。要求能熟知必修和选修文本中所涉及的重要文言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能根据句子的前后语境中的暗示点,准确推知实词在语法上的作用进而把握词语的意义。 考查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通假字等。 【真题展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2008年江苏高考卷)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D.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2009年江苏高考卷) A.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 ?? B.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 D.率倜傥非常之人?????? (2010年江苏高考卷) A.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 B.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D.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 (2011年江苏高考卷)??? A.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B.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 C.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2012年江苏高考卷)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C.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 D.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2013年江苏高考) A. 其父不愿其然 B. 及即尊位 C. 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D. 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引导梳理】 理解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词的古今义 在汉语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多数词语的意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古今意义的现象,翻译时最易出现的错误就是以今义释古义。具体来说,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以下括号为古义) (1)词义扩大,如色(脸色)、皮(兽皮)、病(重病)、江(长江)、河(黄河)等。 (2)词义缩小,如臭(气味)、金(金属)、丈人(老人)等。 (3)词义转移,如涕(眼泪)、偷(苟且)、去(离开,距离)、走(跑)、狱(案件)、币(礼物)等。 (4)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武臣)、恨(遗憾)、下流(地位或处境低下)等词,古代为中性或褒义,而现在则为贬义。 此外还有词义弱化、强化,名称说法改变等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多为单音词,而现代文多为双音词,翻译时一定要字字落实,单音词换为双音词。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古代文言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祖父”“地方”“指示”“卑鄙”“其实”等。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通“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通“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缓急”只有“急”的意义,“利害”(《〈指南录〉后序》中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如果不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注意一词多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该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本义,是指该词的初始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指由词的本义通过比喻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如“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又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将,如“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传》)。 6.注意词类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