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可以在两个不同层面上使用,即规范层面和事实层面。规范层面上的民事法律关系是指通过民法规范的形式所表现出的模型化的一般权利义务关系。事实层面上的民事法律关系与规范层面上的民事法律关系相对应,是民事主体通过一定的法律事实,将规范层面的民事法律关系具体化、实在化的结果。 案例分析: [案情]甲有两处私房,一处自用,将另一处委托乙出租。乙将该房出租给丙,约定租期五年。二年后,丙之妻从单位分得一套住房。半年后,丙在外地的一亲戚丁来北京治病,丙将承租的私房借给丁居住,约定在丁治疗结束后离京前将房屋返还于丙。 不久,甲自住的私房因失火焚毁,甲请求终止租赁合同,收回住房。 问:此案中有哪几种民事法律关系?各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是什么? 关系图谱 1、甲乙的委托代理关系。甲和乙为主体,客体为行为,内容为双方就委托代理所高定的权利义务。 2、甲和丙的房屋租赁关系。主体为甲和丙,客体为租赁的房屋,内容为双方就房屋租赁所设定的权利义务。 3、丙和丁的房屋借用关系。主体为丙和丁,客体为借用的房屋。内容为双方就借用房屋所设定的权利义务。 民事主体各类图解 案例分析 [案情] 2008年1月24日,余某购买由某房地产公司建设的精装修商品房一套,双方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该合同附件五为前期物业服务内容。余某确认住宅小区的前期物业管理由房地产公司选聘的益达物业公司实施。余某入住房屋后,认为该房存在卫浴、厨房排水不达验收标准等质量问题,多次要求房地产公司解决未果,向物业公司提出要求协调解决,也未得到满意答复。 ? 在物业公司要求余某交纳2008年9月之后物业服务费时,余某抗辩其与物业公司并未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双方不存在合同关系;其仅与房地产公司发生合同关系,房地产公司有违约行为,其有权拒绝物业公司关于交纳物业费的履行要求。为此,物业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余某交纳物业费。 问题: 1、本案涉及哪几个民事法律关系? 2、分别介绍涉及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3、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分别是什么?具体属于哪种民事法律事实? 4、你认为本案依法应该如何处理? 物业公司 [审判]法院审理认为,余某与物业公司虽未直接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法律规定建设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对业主具有约束力。 余某购买房屋时,对房地产公司选定物业公司关于前期物业服务的约定内容也予以确认,余某以其并非物业服务合同当事人,与物业公司不发生物业服务合同关系为由提出抗辩,不予支持。物业公司为余某住宅小区提供了物业服务,余某应按约交纳物业费。 [解析]两合同纠纷 一码归一码 [案情]张某与李某是同事。2008年4月的一天,经常一起打球的张某、李某下班后和同事尚某、王某等人来到嘉定体育中心篮球场准备打篮球。除了李某穿皮鞋上场外,其余人员均穿着运动鞋上场。比赛进行一段时间后,张某、李某在争夺防守过程中,李某不慎踢到张某左足跟部,张某倒地不起,在同事搀扶下离开运动场。 几天后,张某因伤痛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共花费医疗费1万余元。后张某、李某因赔偿问题协商不成而涉讼。 在法院审理过程中,经张某申请,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其伤势进行鉴定:鉴定为张某因外力作用致左足跟腱断裂,未达等级伤残,酌情给予治疗休息4个月。诉讼中,张某要求李某赔偿因人身损害造成的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伤残鉴定费、精神抚慰金等经济损失共计3.9万余元。 请思考: 张某与李某之间是否存在何种民事法律关系及相关的权利义务? 同事关系 张某 [分析]本案主审法官认为,篮球比赛具有对抗性及人身危险性的风险,这种对抗性必然存在冲撞、抢夺、进攻、封盖的基本运动行为,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出现人身损害事件按常识应在意料之中。在激烈的篮球对抗赛中,因进攻、防守运动本身就存在较多的身体接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原、被告之间出现相互碰撞等引发的受伤事件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存在明显犯规、故意冲撞等行为,应认定为双方当事人伤害结果均无过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然而在本案中,被告明知激烈对抗运动具有一定危险性,却未能按照篮球运动的基本穿着要求参与比赛,而穿着皮鞋上场,从而在与原告争抢、防守过程中踢到原告的左足跟部,造成伤害。因此,其主观上存在疏忽大意或者未尽必要的注意义务,应当承担大于原告的民事责任。 ?? 原告所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被告主观上有报复伤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