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 2016.1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雅典城邦成员的法律权益及社会地位不尽相同。一些享有一定政治权力的人,他们或许是最贫穷的不得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些人是雅典的 A.公民 B.农民 C.平民 D.人民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公民是雅典一些享有一定政治权力的人,他们可能是从事体力活的农民,可能是工商业者、贵族等,故本题选A。因为D范围太广,它可能包含外邦人和妇女、奴隶,而他们不享有民主权利,故D错误。B和C都属于公民,故本题选A。 答案:A 2.英国学者约翰·索利在《雅典的民主》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卫城北坡的一口井里,出土191片陶片……陶片上全写着太米斯托克利,分属14个人的笔迹。显然这些陶片是预先准备好,打算说服群众反对太米斯托克利之后,发给他们使用。”下列理解准确的 A.实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B.陶片成为驱逐政敌的工具 C.彰显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D.是民主普遍性的集中体现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及题中现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但它并不能真正保障民主制度的实现,可能会被一些政客利用,故本题选B。而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轮番而治,C中的公平公正与材料中的群众权利被政客利用驱赶政敌相悖,故C错误。因为雅典城邦是少数人的民主,故D错误。 答案:B 3.有学者称罗马法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天才的法学家们的思想;第二个阶段,权力支持下的效力;第三个阶段,不断加以增减修正和完善以致形成体系。其中第三个阶段出现于 A.王政城邦时期 B.贵族共和时期 C.东罗马帝国时期 D.元首制确立时期 考点:罗马法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B、D出现在东罗马帝国之前,而罗马法体系的形成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颁布的《民法大全》为标志,故本题选C。 答案:C 4.“这一场的崛起分享着昙花一现的荣耀,里斯本取代了威尼斯成为香料交易的贸易中心,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在美洲源源不断的金银资助下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君主。”这则材料描绘的景象大致出现于 A.13世纪 B.14世纪 C.15世纪 D.16世纪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取代了(威尼斯)意大利的商业贸易中心地位,这与新航路开辟有关。在16世纪时随着新航路开辟的完成,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本题选D。A、B时期尚未开始新航路开辟。C时期末期新航路开辟刚开始,此时尚未实现重心转移。 答案:D 5.约翰·威克里夫坚信“圣经是信心的基本”,最终于1382年完成了英文版《圣经》全集译制。此举 A.标志着新教诞生 B.推广了民族语言 C.确立了君主专制 D.加速了殖民扩张 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相关背景的知识。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此时宗教改革尚未开始,故A错误。材料与君主专制无关,故C错误。D出现于新航路开辟后,故D错误。根据材料“完成了英文版《圣经》全集译制”可知B符合题意 。 答案:B 6.“除了艺术和建筑,文艺复兴也的的确确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变革, 思想深入人心。”在“ ”填写较为恰当的是 A.平等主义 B.批判主义 C.世俗主义 D.浪漫主义 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这与世俗主义相符,即强调人们关注社会现实,故本题选C。A出现于启蒙运动时期,B和D出现于18—19世纪。 答案:C 7.在西欧,“小麦的价格从十六世纪初到世纪中未有上升,而在世纪末却涨到了四倍于世纪中的价格”。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风调

文档评论(0)

weizhuidaomeng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