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三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文科综合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4.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25.《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荀子主张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 26.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商鞅变法的影响 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 27.“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 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 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 28.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 A.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 29.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 清政府借款修建 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 清政府独立筹资 官商合办 里程(公里) 4171.2 2746.1 1042.4 1042.4 占总里程比例 46.3% 30.5% 11.5% 11.5% 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 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 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 30.“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A.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职能 B.高额成本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 C.计划经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来源:Z|xx|k.Com] 31.对于抗日持久战,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在英、美、法、苏各国与中国“共同一致来打日本”之上。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表明两党认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 B.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 C.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 D.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 32.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美德工业产值超过英法 B.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C.老牌国家经济陷入停滞 D.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 33.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 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34.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anjiad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