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哲学篇试题郑军版..docVIP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哲学篇试题郑军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导论 2 小史 3 言辩 4 体用 5 气质 6 性理 7 充养 简答题 1、“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韩文公韩愈说道 答: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就成了路。先有走,后有路。走的人多了,发现这本来就是路。 博爱叫做仁,合宜于仁德行为叫做义,按照仁义的原则去做的叫做道,内心具备仁义的本性,不需要外力帮助和支持的叫做德。 2、七经 答:《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 3、道术与方术 道术是完备的无所不包的学问 方术是道术的零碎片 道士的自身修行称为道术指中国古代用自然的变异现象和阴阳五行之说来推测、解释人和国家的吉凶祸福、气数命运的医卜星相、遁甲、堪舆和神仙之术等的总称。5、理学的主要内容、特点 答:理学即天理之学 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 。 6 周敦颐 程颢 程颐 张载 朱熹 7、荀子君子利辩 墨子辩必有胜 君子利辩是荀子说的,意思是言辩是必要的,要正视言辩 墨子说的辩必有胜,表达依赖言辩的态度,一辩了一事 辩无胜是庄子观点,人与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辩论是无效的 8、点拨语发露语点拔语:就是关键的语言发露语:给你提供线索,引起你思考的语言哲学上来说,我只能从佛学的角度给你解释: 点拔语相当于“当头棒喝”发露语相当于“渐悟”范畴 荀子 以人心说 以学心听 以公心辩“相轮”为贯串在塔身上的圆环,为塔的表相。 对塔说相轮是两种研究事物的方法,即站在塔外观察塔上的相轮和深入塔内研究相轮 忘言的沉默 超言的沉默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安逸,用死使我安息。因而把我生当成好事的,也就是把我死当成好事,现在有一个铁匠铸造一个金属器物,金属跳起来说:‘一定要把我铸成莫邪宝剑’,铁匠必定以为是不吉祥的金属。现在一旦成了人的形状,就说:‘成人了!成人了!’造物者必定以为是不吉祥的人。现在如果把天地当作大熔炉,把造化当作大铁匠,往哪里去不可呢!” 这里说的大冶表面意思说的是精通炼造的工匠 但实际上隐指的是自然,道家相信一切不生不灭。 所谓的死亡不过是生命的改变而以, 庄子叫它物化~~~人死后虫子吃了人类的残骸人就变成了虫子臂膀。 有的腐烂化为泥土, 有的被鼠啃噬变成老鼠的肝脏。 而自然就是最伟大的工匠。。注意这里说的自然不是说什么树木,森林之类的。。而是自然而然的自然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四端是儒称应有的四种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 和而不同是和合思想的一个特征。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指不同事物之间的搭配、融合、平衡达到最为圆满程度的一种状态。例如音乐,五音的高低疾缓臻于完美,就称为和;又如饮食,五味的多寡浓淡搭配得宜,也称为和;又如身体,阴阳之气平衡饱满,也称为和;又如德行,处事不刚不柔曰和,为古代五德之一。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我们知道,早在孔子之前,以礼乐为核心的文化符号体系就已存在,只是由于缺少伦理价值观念的支撑,使得这一体系十分松散、很不牢固。而儒家的所谓“建构”,就是要以“仁学”的价值观念来支撑“礼乐”的符号体系,以克服“礼崩乐坏”的局面。针对当时文化符号体系混乱的现状,孔子曾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的慨叹。在他看来,“觚不觚”这类表层符号的混乱,意味着“君不君”、“臣不臣”等等

文档评论(0)

yx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