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VIP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34分) 1.有关王权形态发展,王国维曾这样论述: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两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南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王国维的上述分析意在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两周是严格的君臣政治 B.夏商是贵族政治形态,两周则是官僚政治形态 C.两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D.两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3.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我们如何理解这三则资料 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 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 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4.有学者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汁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 5.宋代学者李舰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 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 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 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6.《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南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人。……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A.大臣须南专人担任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7.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骧往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菸草等货品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可能出现于何时?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鸦片战争后,清廷和战小决,英人驱船攻向炮台,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英 舰进攻岸台,带领着鸦片船尾随而至,一些民间小船协助贩运。粤兵名为 迎敌,也同时伺机护贩,藉得好处。此一情景,史家最可能用怎样的总结 性文字描述 炎德·英才大联考历史(长郡版) 2 A.忠勇之军,撤溃已尽;利之所在,对敌如戏 B.忠勇之军,撤溃已尽;民气所在,虽败犹荣 C.将领愚昧,不足御敌;利之所在,对敌如戏 D.将领骄堕,不足御敌;民气所在,虽败犹荣 9.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大I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此种观点的本质是 A.战争是有助于中国开化 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 C.认定为T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10.“本月十四日(指1 907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白大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白牛,身小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人安。’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摘自《大公报》1907年2月3日。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最能说明 A.新政在礼仪方面的某些变革有效改变了社会风气 B.封建官员提倡新政只是做样子,内心无意推行 C.巡警为公职人员,仍需务必遵守公务礼仪规范要求 D.新政虽促进社会革新,但观念的变革是渐进的 11.“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

文档评论(0)

xeMRZZFcc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