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四)实践报告之中日交流历史梳理.docVIP

形势与政策四)实践报告之中日交流历史梳理.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实践题目: 中日交流历史梳理 实践时间: 2013年5月24日 实践地点: 南昌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组): 11大土木实验(本) 指导教师: 陈红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2012 ——2013 学年第 二 学期 小组成员名单 小组长: (武 亮 2011101812) 小组成员1 (钟家福 2011100916) 小组成员2 (李龙飞 2011101309) 小组成员3 (马 杰 2011101873) 小组成员4 (贺宇嘉 2011101929) 小组成员5 (程 勇 2011102025) 小组成员6 (姚志帆 2011102043) 小组成员7 (李 元 2011102118) 小组成员8 (冯 浩 2011102139) 小组成员9 (管洪权 2011102169) 小组实践活动记录 我们小组本次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对中日交流的历史梳理。在2013年5月24日的下午,我们来到了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查阅。组员们兴致勃勃,翻看各种有关中日交流的书籍。有时停下来想一想,有时互相交流一下。然后各自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来到阅读区,进行深度梳理。经过一下午的阅读梳理,我们对中日之间历史关系和交流史实有了深刻了解。同学们又对当今中日之间发生的摩擦进行了交流。经过一下午的,阅读、梳理、交流,我们学到了好多。 实践活动照片 小组实践心得 心得(一) 中日关系从秦汉时期开始便萌芽了,回顾这近两千年的历史关系,既有令两国民间友好往来的传统友谊,也有伴随着硝烟的令人痛心的近代历史,既有着向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虚心学习的美好品质,由此而带来两国关系的兴旺和日本近代化的开始,也带着因日本军国主义泛滥扩张而使人不堪回首的沉重包袱,使得两国之间关系存在很大的隔阂和两国人民之间缺乏原有的和睦。 东汉初期,日本倭奴国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此印于1784年在日本出土;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也传入日本。唐朝时,日本与中国的交往更加密切,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日本的阿倍仲麻昌和中国的鉴真和尚是当时的友好使者。唐朝的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的佛教、医药学知识、建筑和雕塑技术等传到日本,日本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字、日常生活等方面均采取了中国的做法,并进行了著名的“大化改新”,实现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 而到了近代,历史似乎来了个大转弯。1874年侵略了中国的台湾省,勒索50万两白银;1895年又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签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勒索白银2亿3千万两。“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略中国,并霸占了中国东北三省,设立了伪“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先后侵占了中国华东、华北、华中、华南等广大地区,这一系列惨痛的事件将日本无尽的野心暴露无遗,更让中国人民无辜承受着这战争带来的恶果。 20世纪后期两国关系逐渐好转,但中日关系也是一波三折,21世纪初双方在友好合作与竞争磨擦并存的情况下发展,而到了现在,因钓鱼岛问题陷入了僵局。两国关系将向哪里走去,无人知晓,但有一点可以给以线索,那就是历史。 钟家福 2011100916 心得(二)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日本虽然地处中国东北一隅,受中国传统儒家的影响巨大,但亦有其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美国一学者用两个物体概括出日本的文化性格,菊与刀。我认为正是中日这些文化的差距,才能演绎出一场血泪交织的中日关系史。 中日关系的突破进展该始于唐朝。从韩日留学生在唐朝的官方大学学习,到鉴真东渡弘扬佛教,日本一直以是大唐的好学生自居,从日本和服文化可见一斑。可是中日的冲突也是有的,明朝的海边倭寇的骚扰曾让明统治者头疼,幸而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扬我国威,扫荡倭寇的侵袭。清朝时期,日本效仿大清,实行闭关锁国,但19世纪中叶被美国强制打开了国门。日本感受到了屈辱,发奋向西方学习,因此现在应当是儒家文化圈内西华最彻底的一个民族。甲午中日战争让世人看到了日本的崛起,也让国人尝到了被自己学生教训的巨大耻辱。 日本侵华战争是中日关系激烈对抗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