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3号隧右线贯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docVIP

花山3号隧右线贯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①、酉阳钟多镇至渤海快速通道项目施工合同文件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②、酉阳钟多镇至渤海快速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第三卷隧道部分第二册花山3号隧道土建部分。 ③、现场实地走访、勘察调查资料。 ④、施工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管理水平、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在重庆类似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经验。 ⑤、《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6-9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0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其它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等。 2、编制原则 ①、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本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中,造价人才网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办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贯通施工安全、可靠。 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中,根据现有施工机具设备,结合我单位在类似隧道工程贯通施工中的成功经验,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隧道贯通施工。 ③、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监理工程师论坛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方法、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④、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⑤、在认真、全面理解施工图的基础上,使本方案满足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坚持“科学组织、合理投入、优质安全、快速高效、不留后患”的指导思想。 ⑥、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到文明施工。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花山3号隧道右线起止里程为K10+996~K11+576,全长580m,起止点设计高程分别为443.902m及427.662m,属于公路中隧道。 根据批准的花山3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由于无施工便道到达花山3号隧道进口(钟多)端,因此,隧道施工采取从出口(渤海)端向进口(钟多)端单向掘进,在隧道进口(钟多)端实现贯通。 花山3号隧道进口(钟多)端里程桩号为K10+996,设计为端墙式洞门,洞口岩体破碎,地形较为陡峭。隧道右线洞口(K10+996~K11+016)段20m,设计采取20m长大管棚超前支护,衬砌类型为洞加A。 2、工程地点 花山3号隧道位于酉阳龙潭镇杨家寨西侧(龙潭水库大坝北侧),隧道两侧均为冲沟,交通较为不便,通过新建10号便道直达花山3号隧道出口(渤海端)。 3、本方案工程范围 本专项施工方案的施工范围为花山3号隧道进口(钟多)端右线K10+996~K11+016段20米。 4、隧道进洞口(钟多端)工程地质 花山3号隧道右线进口端里程为K10+996,路面设计高程443.9m,隧道中心开挖深度6m。 隧道进洞口位于一“U”型冲沟的东侧,冲沟走向170○,进口段斜坡坡面高程425~565m,坡高140m,坡向169○,坡度45○.进口段斜坡坡面上覆为第四系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夹少量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碎石,厚0~0.8m,结构松散。下伏寒武系下统天河板组(E1t)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灰色,强度较低,抗风化能力弱,属较软岩,强风化厚度约6m。 隧道进洞口位于桐麻岭背斜东翼,岩层单斜产出,倾向95○,倾角28○。地表调查,洞口段附近围岩中主要发育两组裂隙:①倾向170○,倾角82○;②倾向265○,倾角25○.隧道轴线与岩层走向呈大角度相交,洞口仰坡岩层为逆向内倾,边坡主要由薄层土层及基岩组成,为逆向坡。 边坡与裂隙L1呈大角度相交,裂隙L2为外倾结构面,受结构面影响,易发生沿裂隙L2(产状:265∠25○)的滑坡破坏;L1、L2组合交线与边坡同向,切坡后形成不稳定块体,易发生崩塌破坏。 隧道进口段地表未见地下水出露点,受坡脚沟谷切割,进洞口水位埋深较大,洞口水量贫乏,仅在雨季可能有少量水从裂隙中渗出;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顺坡面汇集于冲沟向龙潭水库排泄。 隧道进洞口洞顶岩性单一,岩体破碎,构造简单,附近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洞口仰坡主要由薄层土层及基岩组成,为逆向坡,边坡整体稳定。由于进洞口边坡岩体较破碎,边坡受不利结构影响,可能发生岩体掉块现象。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0.35g, 隧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5、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