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假期旅游随笔 汴京散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假期旅游随笔 汴京散记 汴京于我,应不同于别的城。 父亲在汴京工作多年,我幼年也曾时而居于此地。之于我,除了对一般城市的欣赏,更多的,就是一种追忆。 恰巧,今年外甥女高考完毕,在开学之前,归乡省亲。于是乎,不说尽地主之谊,作为小姨,我义不容辞地陪她去了汴京,大姐和二姐同行。 【开封铁塔】 我记得幼时的火柴盒上,就印着铁塔的图片。一盒火柴五分钱,就可以看到一座朱红线条勾勒出来的图案。 父亲说,在我五岁那年,他曾经带我去看过,而且还亲自爬过。我记忆中的这部分早已被清空,连一道浅浅的痕也没留下,还没有火柴盒上的模样来得深刻。 在我上班的第二年,一在媒体工作的老哥给了我们两套开封游玩的套票,我和二姐就趁着国庆在那里又停留了两天。铁塔自然也在其中,但让我惊诧的是我只模糊中记得铁塔黑黝黝的,那时应该是阴天,其他的就完全没有印象了。 这次,又来到了铁塔园内。天气甚为炎热,我们一路穿过接引殿,就到了铁塔脚下。这时的我才发现铁塔竟然如此精致,真的,它竟然让我想到的是精致一词,不是说它不够高大,而是那精雕细琢的花纹让我为之赞叹。远远望去,琉璃塔高耸入云,它并非印象中的朱红,也非上次记忆中的黝黑,而是闪着光芒,红得不是那么醒目,却也并非让人感到压抑,那种红,把塔身衬托得分外肃穆,也让我们的脚步开始小心翼翼起来,连说话也降低了八度。 走近一看,塔身绝非红色,而是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琉璃佛像,那画工之精细,那线条之柔和,实在让人惊叹。我们沿着黑黢黢的小道进入了塔内,借助手机的亮光一层层向上爬去,我方才明白塔下看到一个个被小草跳脱出生机的格子,还真是狭小的窗。而每个窗的附近你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图案,有翩然起舞的飞天,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猛强壮的麒麟……而这些风景只有到达9层才能看到,估计对不少人都是不小的考验,毕竟在塔里只容一人通过,连转身都很困难,塔内无一盏灯,就是窗子透过的光亮也仅仅只有一步的方圆,再远只能借助自身携带的光源了。下到了门口,还听到某些人抱怨没有收获。 我们却看得兴趣盎然,其实,所有的风光唯有欣赏的人才能读懂它的价值,而所谓的风景,只能看在有心人的眼里,不懂的,终究无法做那隅风情的知音。 【清明上河园】 相对于铁塔,我对清明上河园并无太大的兴致。 其一因为最近来过,其二终究是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现代人的思想肯定和曾经的古朴相差甚远。我想,我还是喜欢那些墨线勾勒出的图案,虽然不那么写实,却可以加以想象,复原自己脑海中的形象。 我们还是来了,相对于我们三人的随兴,大姐似乎萌发了儿童才有的好奇。她请了一着宋装的美女做导游,一路上,听着女孩那不紧不慢,却也还算是尽职尽责地解说,我们从武大郎包子铺走过,看过王员外家的绣楼,其实我最有兴趣的却是一药铺子。药铺的门口挂了一副对联,内容我已经忘记,却知道这大夫还是了不起,男科女科儿科无不精通,而且因为离酒肆很近,竟然还专门配的有醒酒药,这还真够贴心的。导游的讲解让我们啼笑皆非,说什么那家酒肆就是汴京总店,等同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各地的小酒馆都从那里批发酒。我们三个在后面偷乐,这国宾馆什么时候和批发市场同样的地位,这类比,实在让人啼笑皆非。这,看似专业的外衣下,文化素质也需要好好提升了,否则如何对得起这千年文明古都之称号? 还好,导游姑娘一会儿就离开了,我们几个凑景儿般看了几场实景演出,确切地说,只有大姐在看,我们三个就随处找个地儿闲聊去了。看着那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圈儿,大姐似乎还真回到了童年时代,哪一场都看得颇为热切。 和她比,我们几个似乎成了看透红尘的世外人,你们看你们的,而我们,只是看着你们成了风景。或许不是演出不好,而是我们装起了超凡脱俗吧! 【小铺子】 相对而言,我喜欢街头的小景。 我印象中挎着篮子卖瓜子花生的老太太,推个小车叫卖花生糕的裹着白头巾的汉子,还有那狭长的胡同不时走过的卖糖葫芦的老人,都让我很是牵念。 不过,走远的终究远了。 我们走进一家写着老字号花生糕的小铺子。铺子只有一间大小,和开封街头随处可见的铺子没有太大差异。里面倒也琳琅满目,花生糕、花生果,还有其他叫不出名的糕点,包装有幼年时那种黄油纸包好,加一张红纸做面的;也有现在设计得甚为时尚的那种。大姐对于这类购物很是热衷,我们三人就基本成了跟班。 开封最出名的除了这个,也就是小吃了,恰是午饭,我们就进了黄家老店。大姐点了满满一桌,我们四个人拼命往肚子里塞,最后还有整盘的鱼一下子没动。其实,黄家的饭还是不错的,我更喜欢的是在黄家点几道小菜,就着包子,边吃边说,至于大餐,实在提不起兴致来。吃不在多,够吃就行,唯有刚刚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