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鲁迅绪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先生与友人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想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 对鲁迅的评价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国家事岂有此理,正需要先声不断咒骂;悲痛中别无他说,只好权大众继续斗争。——胡子婴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881年9月25日出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人物年表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现在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鲁迅要做就做,与其说明年喝酒,不如今天喝水。 导入新课 请欣赏视频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视频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萧红 第二课 知识与技能:1、 把握回忆录的写作技巧,了解回忆录传记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与感情的分配。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2、分段细读,抓住回忆录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了解鲁迅先生性格中的另一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关注。2、理解鲁迅先生伟大的情操与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全面了解鲁迅先生。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廼莹,“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作者简介12月19日,鲁迅在梁园豫菜馆请客,特意将萧红、萧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不久,叶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并出版了“奴隶丛书”。鲁迅还利用自己在上海的关系,积极向出版社推荐他们的作品,在鲁迅的热情帮助下,萧红到上海后写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小六》很快就在《太白》上刊出。    与鲁迅的交往从此,萧红的作品便陆续在上海发行的《生活知识》、《中学生》、等多家杂志上发表。萧红也开始在上海文学界崭露头角,成为一颗闪亮的文学新星。 萧红的代表作:《跋涉》《生死场》《淌薪帧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呼兰河传》《手》《小城三月》。 《生死场》萧红的文字有时有点啰嗦,像个喜欢说话以引起别人注意,又常常表达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儿童式的奇特想象和信马由缰的思路。她的字里行间,正是一派稚拙可爱的孩子气。《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写作于1939年,原名《回忆鲁迅先生》。当时作者在上海时常出入于鲁迅先生家,与鲁迅先生有密切的交往,她运用了自己善于机敏地捕捉细节的特长,充分地表现了在伟大的革命者外表下内心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当时萧红初到上海,结识鲁迅先生,在与鲁迅先生的交往过程中,得到鲁迅先生的极大的帮助。 写作背景作者在与鲁迅先生一家的交往中,细致观察了解,为大家展现了与以往大家看到的不一样的鲁迅先生,在她笔下,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个和蔼的老人,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意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我们看这篇传记从鲁迅先生生活细微处着手,为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鲁迅。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作者初到上海,与先生一家的交往。 课文讲解从本文开头几段来看,作者眼中的鲁迅先生,不注重人的外在打扮,但是却很了解穿衣的方式与服饰搭配,以细微处可见鲁迅先生的为人,借以说明鲁迅先生的生活态度与做人。注重内在,生活中又注意观察别人的,对待学生严厉不宠溺,对待青年的问题严肃认真。“但还是展读着每封从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对待不认真的青年浮躁的态度,他虽是嘴上责骂,但还是很认真的解答他们的问题,先生是极其和蔼的。先生的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