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课《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案.docVIP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课《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选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八个故事。 2.引导学生体会《韩非子》故事的特色。 【文题解读】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语出《韩非子·说林上》,说的是子圉向宋国的宰相引见孔子,结果子圉和宋国的宰相都因害怕孔子得到重用,而没有向国君引见孔子的故事。韩非子借这个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不是公义,而是对私利的算计。韩非子就是这样,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蕴含在自己所营造的故事中,让人们去体味。 人性有其弱点,但往往为纷繁世象所掩盖,韩非子凭借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寥寥数语,便一针见血,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警醒。 善于运用大量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是韩非子文章的一大特色。这些寓言故事,有时使人捧腹,有时使人惊竦,有时使人面红耳赤,有时使人哭笑不得,但都透露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文中所体现的韩非子的思想,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3.体会《韩非子》故事的特色。 1.读准字音 子圉(yǔ)   蚤(zǎo)虱   子胥(xū) 康诰(ɡào) 象箸(zhù) 箕(qí)子 土簋(ɡuǐ) 犀(xī)玉 菽藿(huò) 短褐(hè) 茅茨(cí) 跣(xiǎn)行 陈轸(zhěn) 蠋(zhú) 贲(bēn)诸 缁(zī)衣 吠(fèi)之 聚嘬(zuō) 2.掌握通假 而越人被发(被通“披”) 鳣似蛇(鳣通“鳝”) 衣缁衣而反(反通“返”) 囊者使女狗白而往(女通“汝”) 而亡其富之涯乎(亡通“忘”) 彘臞,人乃弗杀(臞通“癯”) 3.一词多义 以 奚 为 4.词类活用 美者自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认为美)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认为贤) 天雨,解素衣(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 选文解读 寓言都含有一则或者数则故事,但它毕竟不是一般的故事。寓言的作者会赋予故事一个明确的道理,而一般故事的作者或记录搜集者并不给出这样一个明确的道理。所以,我们理解故事的空间和自由度更大一些。 选文1的第一个故事:“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商太宰”指宋国的相国;宋国为商人的后裔,所以常常被称为商。“孔子出,子圉入,请问客。”“请问客”,意思是说请问那客人孔子怎么样。太宰是这样回答的:“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吾今见之于君。”这句话意思是,我已见了孔子,那么再看你就感觉你像跳蚤虱子一样渺小了。我现在要把他引见给国君。太宰的话很妙,对孔子来说可能十分切当,对子圉来说则未免有点儿贬损。“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贵于君”,指得到国君的尊贵。“弗复见”,指不再荐举孔子。子圉的反应也很妙。他说国君已经见过孔子之后,再来看太宰你,也会感觉你像跳蚤虱子一样渺小。这一方面反击了太宰的贬损,另一方面又使得孔子得不到国君的尊贵(表面上看又似乎全是为太宰考量)。子圉和太宰都认识到孔子了不起,也都阻止孔子得到国君的赏识和任用。其不顾公义,如此。 第二个故事:“子胥出走,边候得之。”伍子胥出逃,被守护边界的官吏捕获,情势危急,看他如何应付。“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伍子胥假托因为自己有美丽的宝珠,所以国君搜捕自己,现在宝珠已经丢了,如果守护边界的官吏把自己遣送到国君那里去的话,自己就会告诉国君是守护在边界上的官吏把宝珠吞到肚子里面去了。“候因释之。”守护边界的官吏害怕被开膛破腹、保不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放走了他。故事中伍子胥的机智,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个故事:“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庆封”字子家,是春秋时候齐国大夫。崔杼杀死齐庄公而拥立景公,自己做了右相,庆封做了左相。后来庆封趁崔氏内乱,灭掉了崔氏,把持了国家政权,旋即遭到栾、高、鲍氏的合攻,奔鲁,后又奔吴。楚灵王伐吴,他被擒,灭族。这故事是说他打算逃往越国的一段事情。“为乱”就是作乱。“走越”指逃跑到越国去。“其族人曰:‘晋近,奚不之晋?’”庆封同族的人感到奇怪,晋国距离齐国更近,为什么不到晋国去呢?看庆封怎么回答。庆封曰:“越远,利以避难。”原来选择远一点的越国自有道理,这就是利于避难。“族人曰:‘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看来还是庆封的同族人见识更高,更能看到问题的根本。他认为,只要改变了这作乱的心思,居住在晋国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即使居住在遥远的越国,也不可能安宁。“是心”指作乱的心思。族人的反问真是一针见血,而叛乱者庆封的那一种盘算倒也十分有趣。 第四个故事:“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昭绩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