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美丽”的三寸金莲 重男轻女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 (清) 重礼轻法 小结: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①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小结: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 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理学的评价 ①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片面强调理、义,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与(社会进步)人本精神背道而驰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重义轻利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②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束缚思想,封闭愚昧,崇尚空谈,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不理自然科学发展 1.理学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在政治、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3.消极: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创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①和谐意识 ②忧患意识 ③崇尚道德 ④实践意识 2.进步:塑造中华民族优秀品格 程门立雪 拓展训练 1.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 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C.注重气节、品德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2.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 3.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六祖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5.“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①主张“格物致知” 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② D.①③ 6.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7.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 ①②③ B.②③④C. ①③④ D.①②④ 8.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带有新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 ①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 ②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③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 ④儒学家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9.唐太宗统治时期采取了促进儒学发展的措施,主要有( ) ①设立五经博士,兴办太学 ②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 ③尊孔子为“先圣”“宣父” ④下令对五经作出权威性官方注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儒家思想的演变: ①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儒学学派,“仁”和“礼”是思想体系的核心。 ②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发展。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儒家思想虽有进步性,但在战国时代无助于诸侯争霸,未受重视,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③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既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又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④宋明时期,在继承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佛、道两教的某些思想,逐渐形成新儒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认为纲常伦纪是“天理”,主张遏制人的欲求。 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