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3种常用中药功效比较
1、麻黄与桂枝
共同点:
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
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
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
共同点:
质轻,性升浮。解表力弱,善于通窍。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
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辛夷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3、桑叶与菊花
共同点:
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
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不同点:
桑叶清肺润肺力强。
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轻证。菊花清肝平肝力优。
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治疔疮肿毒。
4、柴胡与升麻
共同点:
均为发散风热药,具升阳举陷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及中气下陷之证。
不同点:
柴胡退热作用较强,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
并善于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疟疾等。
升麻长于透疹,用于麻疹疹出不畅,并善于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
5、石膏与知母
共同点:
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
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善清胃肺实热,故肺热咳嗽,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
煅石膏还有收敛生肌之功,外用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
知母苦甘性寒质润,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又善滋阴润燥,滋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故多用于肺燥干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以及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6、黄芩,黄连,黄柏
共同点:
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治疗湿热,火毒所致的病证,如泻痢,黄疸,疮痈,湿疹,湿疮等。
不同点:
黄芩长于清上焦湿热,清肺热,并可凉血止血,清热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肺热咳嗽,少阳寒热,血热吐衄,胎热不安等证。
黄连药力较强,长于清中焦湿热,湿热泻痢尤宜,并可清心,胃之火而除烦止呕,解热。
用于高热烦躁,心烦不眠,血热出血,胃热呕吐,消谷善饥等。
黄柏苦寒下达,长于清下焦湿热,泻肾火,退虚热。
多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臭,足膝肿痛,热淋涩痛以及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
7、金银花与连翘
共同点: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同治痈肿疮毒。外感风热及温病邪在卫气营血等证。
不同点:
金银花甘寒不伤胃,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
连翘苦寒,偏清泄里热,并可消痈散结,用于瘰疬痰核。
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善治热陷心包,高热神昏等。
8、大青叶与板蓝根
共同点:
都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都可用于温病初起和热入营血,风热表证,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证。
不同点:
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多用。
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散结,咽喉肿痛多用。
9、生地黄与玄参
共同点:
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治疗热入营血及阴虚火旺证。
不同点:
生地黄偏于凉血养阴,多用于热病伤阴证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玄参偏于降火解毒散结,多用于营血热毒证。
10、牡丹皮与赤芍
共同点:
能凉血散淤,对血热,血瘀所致之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牡丹皮清热凉血之力较强,善退阴分伏热,常治虚热骨蒸无汗等证。
赤芍祛淤止痛较好,多用于各种淤血疼痛,兼泻肝火以疗肝热目赤。
11、地骨皮与牡丹皮
共同点:
凉血退热除蒸,治疗骨蒸潮热及血热出血证。
不同点:
地骨皮味甘,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热,治疗肺热咳嗽等。
牡丹皮味辛,偏于退无汗骨蒸,又有较强的凉血祛淤作用。
治疗热入营血及各种血瘀证。
12、银柴胡与柴胡
共同点:
均有解热作用。
不同点:
银柴胡无升散之性,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热,为退虚热,消疳热之品。主治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等证。
柴胡有升散之性,为透表泄热之品。
偏治外感发热或邪在少阳证,并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肝气郁滞及阳气下陷之证。
13、胡黄连与黄连
共同点:
苦寒,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等证。
不同点:
胡黄连长于退虚热,消疳热,多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等证。
黄连长于泻心胃之火,清热解毒力强。用于心胃火热炽盛以及血分热毒等证。
14、大黄与芒硝
共同点:
苦寒,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用于热结便秘,痈疮肿毒。
不同点:
大黄清降力强,用治火热上炎证,并有止血活血,清泄湿热之功,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淤血,湿热淋证,湿热泻痢及烧烫伤等证。
芒硝味咸,长于软坚润燥通便。
外用还可以治目赤肿痛,喉痹口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