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再现24小时书店昨营业 特色服务揽顾客.docVIP

 上海再现24小时书店昨营业 特色服务揽顾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今天凌晨零时许,来自香港的戴忠浩在福州路大众书局读书。从昨日起,这家书店正式通宵营业,店内提供免费无线上网、咖啡吧、创意产品区等服务,也不像传统书店那样到处是书,更像一间小型艺术馆,计划经常在晚上举办名人讲座、文化沙龙等活动。 装修之后的大众书局,仿石库门风格,面积有七八百平方米,书和人的活动空间各占一半。 “通宵书店是宣传点,但很难是盈利点” 昨天是福州路大众书局正式开始通宵营业的第一天。之前被媒体广为宣传的“选书师”和“午夜伴读”到底是怎么回事?最重要的是,此举用意何在,是否真的能够为实体书店提供启发?有多少人会在夜间走进书店? 市政府官网消息称,大众书局负责人比较乐观,根据评测,上海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尤其是白领,工作或者娱乐到深夜已很普遍,为24小时书店提供了生存土壤。有些人愿意在半夜走进书店,不用应付拥挤和排队。“虽然夜间来读书购书的人一定会少,但是书局24小时营业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我们更加强调的是文化输出。” 艺术设计书籍成特色 不像传统书店把书布置得满满当当,福州路的大众书局更像一间小型艺术馆:海派石库门装潢风格,整面墙的工艺品和《良友》画报,仿煤油灯的暖色调灯光,中庭摆放着咖啡馆式的桌椅。 2月中旬,位于福州路的大众书局就开始停业装修,而这次重新开业,在书的选择上颇费了一番工夫,从原先的十万多册书里选出两万多册,“贵精不贵多”。书店分为三个区域:人文社科、艺术设计和生活外语。店长吴坚表示:“书店既然是卖书的,在书的选择上就必须要有特色。我们的特色是艺术设计类的书籍,在人文社科书籍方面的挑选也很仔细。”除了按照作家的国籍、地区等进行分类,书店也辟出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专区,比如“三毛区”、“韩寒区”等。展台上展示的书亦非铺陈畅销书,而是以“知名女性作家”,“2011年最值得推荐的好书”等专题进行展示。 推特色“服务”揽顾客 早在书店开业之前,媒体就已对书店将推出“专业选书师”这个“全新”的概念进行了报道。作为目前店里唯一的选书师,店长吴坚告诉早报记者:“选书师这个概念其实是媒体哄出来的。作为店员,为顾客推荐书本来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之前也有书店提出为顾客找书的口号,我觉得如果能够把找书上升为推荐书,对顾客会很有帮助。” 选书师究竟为何?吴坚说:“主要靠从业人员的经验。我1995年入行至今,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与顾客的接触和与出版社的沟通,才能凭借对书的了解为顾客推荐。比如有个顾客希望我为他推荐热点的经济类作品。我会先跟他聊聊,然后根据他的兴趣和他对经济的了解程度,为他推荐了《货币战争》,以及国内的‘郎咸平系列’等书。”选书师的概念固然很“贴心”,但是偌大的24小时店里如果只有一个选书师,会不会成为徒有其名的空招牌?吴坚认为,选书师能够成为店里的一个特色:“书店现在有二十几个员工,我规定他们每周最起码要读一本书,培养他们最终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合格选书师。” 由于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大众书局特意推出了“午夜伴读”,而昨晚的第一讲邀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郑祖安,做《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的讲座,吸引了近60位听众。 今后,书店将经常在晚上八九点的时候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名人讲座、文化沙龙、书友聚会等,来陪伴读者度过一些夜晚的阅读时光。 读者体验 一位年轻女孩就在附近上班,特地赶在开业第一天过来看看,“这里的书挺对胃口的,讲座的话如果有感兴趣的也会参加。毕竟,平时下了班就想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地看书,现在有了一个这样的地方,肯定会经常过来的。”一位老婆婆是被之前的媒体报道吸引过来的:“老人家当然不会半夜来看书,但是书店我都逛了一圈,里面的书我都蛮喜欢的,特别是这里的社会科学一块,好多书我很早就想看了。” 也有年轻读者认为这家书店的书少,而且有些陈旧,“氛围方面似乎不如南京的先锋书店,但到了夏天我应该会过来通宵看书。”有几位平时练习书法的老人都是“老上海”,被怀旧的石库门风格吸引,“我们约好以后来这里叙旧,希望书店以后能做一些书法的文化沙龙,但是这里的国画类、书法类书籍较少。” 各方说法 多元化经营能否成功? 实际上,大众书局并非尝试通宵营业的第一家书店。在上海,最早建国西路上的席殊书店、浦东的思考乐书局都尝试过通宵营业,但是均因客源严重不足,难以负担夜晚开店的成本而取消。 在港台地区,通宵书店和通宵便利店、通宵茶座一样都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比如台湾诚品书店已经提供了多元化经营的成功范例,台湾许多书店内有餐饮供应,还引进了“电影视听院”、“展览馆”、“书院”等辅助设施,定位早已不局限在“书”字上。大众书局是否想复制这些书店多元经营成功的范例? 另外,通宵营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固然能够为书店打造品牌,聚集人气,但是实际经营中如何承担高昂的成本呢

文档评论(0)

guanpanxiec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