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宜昌政府工作报告.txt“恋”是个很强悍的字。它的上半部取自“变态”的“变”,下半部取自“变态”的“态”。2011宜昌政府工作报告
李乐成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10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面对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面对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化危为机,团结奋斗,务实拼搏,全面完成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现生产总值1547.3亿元,增长15.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9.5亿元,增长26.6%;全地域财政收入301.5亿元,增长27.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2亿元,增长2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8亿元,增长22.7%;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2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5980元,增长15.3%。一年来,我们注重区域统筹,加快拓展发展空间。白洋工业园、生物产业园开发正式启动,宜昌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夷陵、宜都、当阳、枝江生产总值过150亿元,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注重培植后劲,着力推进项目建设。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1.4亿元,三峡全通涂镀板一期、万达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21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3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净增68家。注重发展转型,加快调整工业结构。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7.5亿元,增长25.5%。装备制造业增势强劲,产值增长81.3%。欧赛电池、南玻160兆瓦硅片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竣工投产,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5.5亿元、增长35.7%。注重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0.7亿元。平湖半岛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接待国内外游客1522万人次、旅游收入100亿元,分别增长25.4%和27.4%。火车东站物流园、华祥商业中心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稳步推进。注重提质增效,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76.5亿元。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多数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8家。土老憨、天峡鲟鱼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注重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全市财政民生投入65亿元。建成了一批文化、卫生基础设施以及廉租房。实施城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20家。成功举办了中国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城市低保标准提高。新增城镇就业9.4万人,转移农民就业8.9万人。“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其他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成绩。实现“十一五”圆满收官。“十一五”时期,是宜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五年来,全市人民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宜昌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各种重大风险挑战,趋利避害,克难奋进,创造了“宜昌速度”,实现了弯道超越。我们举全市之力服务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安置顺利完成,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发挥综合效益,成就了中华民族百年梦想。我们深入推进“三城联创”,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五年来,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宜昌改革发展的新篇章。过去的五年,是宜昌综合实力跨越发展的五年。坚持打基础,抓发展,好中求快,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2005年的2.6倍、3.2倍、3.1倍和2.4倍;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2005年的2.1倍、3.1倍和2.4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923.1亿元和1426.8亿元,是2005年的3.2倍和2.9倍。五年来,开工建设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608个,是“十五”时期的2.1倍。综合实力跃居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进入全国百强。过去的五年,是宜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坚持用规划引导调整,用政策激励调整,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初步形成。水果、畜牧、水产、蔬菜、茶叶、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8.5%。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91家。农产品加工年产值达到584亿元。枝江市、夷陵区农产品加工年产值过百亿。夷陵区、宜都市农产品加工园成为省级示范园区。耕地保护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五年落实国家、省级土地整理资金25亿元,新增耕地1.6万公顷。农业支撑保障能力提高,农机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56%,农业科技贡献率53.8%。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化工、食品医药、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