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为了失落的文明
——访刘厚生
吉林市电视台主持人沈容
[导视解说词]
这是一支发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古老文明,
却在时间与历史的长河中失落。
这曾是在中国通行了300多年的国语,
如今却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机。
满语消亡,面对尘封的珍贵史料,如何解密?
濒危语言,人类无形的文明遗产亟待拯救。
刘厚生,他是周总理特别指示培养出来的新中国第一代满文工作者,
他是目前惟一在大学教授满文的博士生导师。
他编撰了《简明满汉辞典》、《汉满词典》和《满语文教程》,
他为抢救满语奔走在东北边疆,
他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
《文化访谈录》——满学专家刘厚生教授
沈 容: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文化访谈录》。在刚刚公布不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518项名录中,吉林省共有5项,其中由刘厚生教授参与申报的“满族说部”首列其内。为了进一步抢救满语言文字,今年六月,我们跟随刘教授远赴齐齐哈尔市的富裕县,在满语“活化石”三家子村,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访问。
沈 容:您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了解三家子村满语的现存和满语小学开办的情况吗?
刘厚生:对。因为满语在东北来讲,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三家子村和黑河地区一些村落保存得比较好。另外,前不久省文化厅召集我们开了一次会,要在明年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之一就是要把满语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甚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项目与黑龙江省联合申报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因为满语文是东北三省都存在的文化现象,所以我主张由东北三省的专家学者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者来共同申报。
沈 容:刚才我们看到,赵金纯县长非常关心满语,他本人和县里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对于满语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更好的保护,还所知甚少啊!
刘厚生:是呀!因为我们国家刚刚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到县一级,他们对这些情况还不是很清楚,也刚刚起步。所以我这次去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基层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使他们都关心和参与这个工作。
沈 容:富裕县是东北一个偏僻的地方,就满语衰退的形势来看就是由南到北,越北方越闭塞,语言衰退的越慢,这也是三家子村满语口语得以保存的原因之一吧!
刘厚生:对。三家子村地处偏远,是清代水师后裔,因居住计、孟、陶三大姓而得名。300多年来一直是满族聚集区,加上这个地方比较偏僻,交通不便,所以满族的文化、习俗和语言都保留的较好,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比较少。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这个村一直通用着满语,是世上惟一保留完整的满语言“活化石”。正是基于这点,三家子村满语受外界影响较少,其满语发音更可靠些。从清康熙年间到民国初年,三家子村村民一直接受满语文教育。清王朝被推翻后,该村的满语教育也随之废止。后来大量的汉族迁入,满语文的使用越来越少,这从他们的家谱中可以得到证明。早期的家谱是用满文写的,后来是满汉合璧的,而最后则都是汉文书写的了。
沈 容:十二字头歌真是好听。听赵县长讲,十二字头歌是传授满语一个古老的方法,他爷爷就是这么教他的。那么您作为满语专家,您是怎样看待这种语言文化的?
刘厚生:我认为满语文是比较先进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它是在蒙文的基础上创制的。1599年努尔哈赤命令他的两个大臣巴克什额尔德尼和噶盖,利用蒙文字母创造了满文。后来在1632年,又有一个巴克什叫达海的,在皇太极的命令下改进了满文,在满文的右侧加上圈和点,这样就区别了很多音位,使满语文比较成熟和先进了。所以从语言学、文字学这个角度上讲,满文可以说比较科学的。清代满族统治者意识到民族文化的消失对民族的存亡将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从努尔哈赤开始,非常注意民族文化的发展,故而才会有“国语骑射”基本国策的制定,以及极端民族文化专制政策的实施等。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就把儒家经典《四书》、《五经》都翻译成满文了,后来又把《三国志》、《素书》这样的比较高深的汉文哲学著作也都翻译成满文了。到了乾隆时期,编了一部《御制清文鉴》增订本,这是清朝非常重要的词典。还有很多汉文的古典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了满文,比如《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都有满文版。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满族在创造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方面,出现了众多的文化巨人,一大批语言学家、翻译家、文学家、艺术家彪炳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史册上,其中值得称道的有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19世纪中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20世纪中叶老舍的《正红旗下》,三位满族文学艺术大师,各领风骚,均站在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巅峰,他们的成就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我们在充分肯定历史上汉族为中华民族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要肯定包括满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沈 容:虽然我们知道满语要消失了,却很少有人去想满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还存在。比如我们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