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法国电影.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国“新浪潮”电影 法国“左岸派”电影 第十五章 二战后的法国电影 绪言:法国电影历史回顾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诞生地; 一战之前,法国是世界电影产业的中心,百代和高蒙公司曾垄断世界电影的生产和发行; 一战之后,法国出现了著名的印象派电影,是欧洲先锋电影的重要流派; 二战前后,法国电影受到好莱坞的入侵,盛产“优质电影”。 第一节 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的历史背景: 1、社会现实 与战后西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和青年人的反抗心理密切相关。 2、文化思潮 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 二、“新浪潮”的理论主张 兴起时间:1958——1962年 地点:法国,以巴黎为中心 核心就是巴赞的电影理论 1、电影的本体——记录本性 巴赞 :“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他认为,电影应该表现 “生活在银幕上的流动”,而生活并非是戏剧性的环环相扣、按照起承转合的规律被安排好的,生活往往是由一些松散的、分不清主次轻重的事情连接起来的。反对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追求戏剧性效果和因果叙事的故事化倾向。 2、场面调度理论 巴赞 :提出与蒙太奇美学截然相反的“场面调度”理论,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长镜头”,不切割完整的时间和空间,尊重观众的选择和思考的权力,避免蒙太奇所制造出的强制性、单义性、封闭性、“法西斯”式的主观世界,展现出开放式的、可选择的、含义多样性的客观世界。 镜头:电影摄影机从开机到停机之间的一次完整地不间断地摄取的、连续的、留有影像画面的胶片片段。镜头是影片的基本组成单位。 简单的长镜头:强调镜头的记录性,给观众以真实的心理感受; 复杂长镜头:又称景深镜头或场面调度,是长镜头区别于普通镜头的重要体现。 长镜头的功能: 记录功能——最基本的长镜头功能; 抒情功能——当代使用较多的长镜头功能; 评述功能—— 长镜头的深层次功能 3、作者电影观念 明确提出“作者电影”理论的是巴赞的学生特吕弗 在他们看来,电影作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具备起码的电影技能;二影片明显的表现出导演的个性,并且在一系列影片中一贯地揭示出其风格特征;三影片必须具有某种内在的含义,导演必须通过他使用的素材来表现其某种个性,这种个性应贯串在他的整个作品中。 三、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点 1、制片方式 不再以制片人为中心,而是以电影导演为中心,成本低、制作周期短、采用实景拍摄、大量采用非职业演员和自然光效 2、叙事结构 打破了固定的模式,用无逻辑的事件组合代替和打乱情节结构 3、视听语言 编剧:编导合一的创作方式,常常有随意性、即兴式的特点 摄影:大量使用长镜头,创造了手提摄影、跟拍、抢拍等类似纪录片或新闻片的拍摄风格,形成一种极强的纪实风格; 音响:大量采用自然音响,同期录音 剪辑:打破传统或流畅规则,运用跳接 四、代表导演及其电影作品 1、让·吕克·戈达尔(1930-) 是新浪潮最重要的电影导演,对电影语言的革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是“电影手册派”的重要成员。代表作是《筋疲力尽》(1960),该片曾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⑴ 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 代表作:《筋疲力尽》、《卡宾枪手》(1963)《疯狂的比埃洛》 (1965) 这一时期戈达尔深受存在主义影响,其主题和手法显现出非常鲜明的存在主义特征。影片大都表现现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精神危机,特别是集中展示现实社会、人际关系、和人格心理的荒谬混乱以及基金的玩世不恭的反秩序、反传统的情绪与思想。 ⑵ 1968年之后 代表作:《中国姑娘》(1967)《真理》(1969)《东风》(1969) 影片以政治为主题。在叙事方式上,戈达尔的影片也越来越偏离传统的戏剧式结构,越来越采取多种多样的间离方法,使连贯的情节遭到破坏,使观众与题材增大距离感。 戈达尔最突出的贡献 始终不渝地向好莱坞电影美学的霸权主义挑战,力图冲破已定的传统叙事模式。 戈达尔拒绝沿用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接等新的剪辑方法,确立了一种新的剪辑风格,追求一种非常灵活的报道式的摄影风格,突出了纪实色彩。 2、弗朗索瓦·特吕弗(1932-1984) 特吕弗可以说是新浪潮的提倡者。1954年,他在《电影手册》上发表了《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一文,这篇文章后来被一些人认为就是“新浪潮”的宣言。特吕弗在这篇文章中把电影分为“作者电影”和“优质传统”两类。 主要作品 安托万系列:《四百下》(1959)《二十岁的爱情》(1962)《偷吻》(1968)《夫妻生活》(1970) 《飞逝的爱情》(1978) 《枪击钢琴师》(1960)《朱儿与吉姆》(1961)《阿黛尔·雨果的故事》(1975) 《最后一班地铁》(1980) ⑴ 第一人称 第一部长片《四百下》,这是一部有着特吕弗自身鲜明烙印的作品,是一种改头换面的自传。安托万就是特吕弗的代言人,替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