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一、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 1.基本方针 2.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历史背景 国际:两大阵营对抗,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 国内: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巩固 千疮百孔的经济亟待恢复 方针 含义 意义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一、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一、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 打破美国封锁与孤立,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50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万隆会议(1955年) 3.外交成果 1949年10月3日, 中国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一、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内容 运用 意义 特点 一、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包容性;开放性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与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开放性:是和平的,也是发展的;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当前我国的外交政策是如何体现“五项原则开放性”的?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重要讲话,呼吁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 一、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6日)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4月17日) 一、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 二. 20世纪70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 1.恢复合法席位(1971年10月) 2.中美关系正常(1972年2月) 3.中日邦交正常(1972年9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1.结合教材内容,将以上图片排列顺序,并简述中美建交的历程。 2.结合此时期的国际形势,思考:此时中国处于怎样的考虑向美国抛出橄榄枝,而美国作出积极响应又是出于何种原因? 二. 20世纪70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 从美国 方面看 从中国 方面看 ①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败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改善美苏争霸中劣势地位 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③和平解决台湾的问题 ⑤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难自拔 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挑战 中美双方利益的共同要求 二. 20世纪70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 3.你认为中美关系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在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上,美国是如何表态的? 4.通过学习,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处理外交关系的主要出发点是什么? 二. 20世纪70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 二. 20世纪70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 1972年9月 毛泽东会见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中日建交的历史意义 对中国 对国际 ①彻底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②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国际上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①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②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了积极作用。 二. 20世纪70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展会PPT.ppt
- 履带式推土机技术协议书.doc
- 山东2007年5年级小学语文第15单元第16节课《济南的冬天》.ppt
- 屠屠教你PPT排版.ppt
- 山东交通学院第八届结构设计大赛模型组计算书.docx
- 山东初中二年级第2单元第2课_蔚蓝的天国.ppt
-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供暖改造方案(初稿4).docx
- 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各专业简介2016最新.doc
- 山东农业大学2017届毕业论文模板.doc
- 山东某电厂招标技术规范书.doc
- 山东大学第三幼儿园2016年度网络研修简报-20160828.ppt
- 山东省临沂一中2016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文综政治试题.doc
- 山东省临沂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地理试题.doc
-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柏林镇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doc
-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6届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 山东省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受理消费者投诉.doc
- 山东省固定源颗粒物排放标准.doc
- 山东省各市2014年中考数学分类解汇编 专题12 押轴1.doc
- 山东省兖州一中2017年地理复习备考策略《分析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卷明确必修一备考方向》 (共98张PPT).ppt
- 山东省大教育联盟2016届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