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峪口矿3层井田初步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矿井矿概述 图1-1-1 井田交通位置示意图 整个井田从东向西北方向呈不规则狭长的马鞍形。东西长约10.5公里,南北宽约1.8公里。区内交通极为便利,煤峪口矿有运煤专用铁路经口泉到大同,与京包线、同蒲线、大秦铁路相接,可达北京、张家口、太原、呼和浩特、包头、秦皇岛等地,交通条件较为优越,具体铁路运距如下表: 表1-1-1井田附近铁路运距情况 起 点 到 达 运 距(km) 起 点 到 达 运 距(km) 煤峪口 口泉 2.7 大同 太原 355.0 口泉 大同 20.0 大同 呼和浩特 286.0 大同 北京 382.0 大同 包头 434.0 大同 张家口 183.0 大同 秦皇岛 653.0 煤峪口矿公路交通也十分便利,井田东侧有同(大同)—泉(口泉)公路横贯矿区,向西有经忻州窑矿通西三风井、南信庄等地公路,公路运距如下表: 表1-1-2井田附近公路运距情况 起 点 到 达 运 距(km) 起 点 到 达 运 距(km) 煤峪口 矿务局 2.5 矿务局 大同西门外 13.0 二、地形地貌 煤峪口矿井田位于大同煤田的南西部。井田范围内为平缓的丘陵地形,洪水冲刷切割剧烈,沟谷发育,最高点在井田西南部南信庄村的北面,标高1362.4m,最低点位于四号井的西面,标高1058.2m,最大相对高差304.2m。 三、气象 本区属黄土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 1.气温 气温一般较低,以年温差与日温差大为特点,年平均温度为5.1℃。极端最高温度为39.3℃,极端最低温度为―35℃,年最高最低温差可达60℃以上,一般日夜温差在20℃左右。 2.降水量 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平均降水量为420.05mm年最大降水量为628.3mm,mm,最大日降水量79.9mm。 3.蒸发量 全年日照时间为2880—3140小时,平均为301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5倍。年蒸发量为1644—2105mm之间,平均为1847.7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mm。 4.风 大同地区向来以风沙严重而著称,西北风几乎贯穿全年,每年有风时间占全年时间70%,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年平均风速为3.2m/s,最大风速可达17m/s。 5.湿度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3%,最大相对湿度为100%,最小相对湿度为0。 6.冻土 历年冻土月份为11月至翌年4月,最大冻土深度1.61m。 m,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大同煤田位于大同盆地之西,介于口泉山脉、牛心山脉之间,呈北东—南西方向不对称向斜构造,东南翼窄,地形及构造复杂;西北翼宽广,地层平缓,构造简单。煤田四周为强烈上升的中高山地形,煤田内部呈低山丘陵,沟谷发育,相对高差200—300m。 区内沉积岩厚度达数百米,从地表第四系至煤层基底,均为各类碎屑岩相间成层,岩石胶结致密,裂隙少,且纵横方向上连通性差,影响了含水层的发育及相互间的水力联系,加之降水量少,又无常年性地表径流及大型地表水体,因此,地下水补给来源贫乏,岩石含水性从上至下逐渐变弱,中深部、深部的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地层含水性较弱。 综观煤田内部,大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1).太古界集宁群 在煤田东部边缘出露,岩性主要为结晶的花岗片麻岩,岩石坚硬,风化不深,裂隙少,泉流量不大,一般在0.3L/s以下。因位于口泉山脉山麓,汇水面积有限,推测含水性弱。 (2).寒武—奥陶系石灰岩 出露于煤田西南、西部边缘之西石山脉及东部边缘的口泉山脉,由南向北逐渐变薄,一般厚520—820m。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含水性极不均一,在岩溶裂隙发育地段含水性较好,一般含水性弱—极弱。单位涌水量0.000009—0.95L/s.m,渗透系数0.0008—8.0m/d,灰岩地下水具承压—自流特征,具统一的静压水面,补给来源主要来自北部玄武岩地下水,其次为西部奥陶系灰岩,极少量来自东部露头,水力坡度3‰—10‰,向东、东南方向排泄,神头泉为主要排泄点。 水质类型HCO3·SO4—Mg·Ca型水、HCO3·Cl—K+Na·Ca型水,固形物324—1598mg/L,总硬度11.69—31德国度,PH值7.3—8.4。 (3).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单位涌水量0.000004—0.20L/s.m,一般含水性弱。 (4).侏罗系永定庄组、大同组、云岗组砂质泥岩、砂岩裂隙含水层,单位涌水量0.0004—0.20L/s.m。但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相适应的河谷地段基岩风化壳与冲积层及地表水有水力联系者,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0.50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