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具有生命的, 微生物细胞直接同生活环境接触并不停地从 外界环境吸收适当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合 成新的细胞物质和贮藏物质,并储存能量, 微生物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加以利用的 过程即称为微生物的营养(nutrition)。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从化合物水平上讲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元素存在形式: 水分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核酸)。 1. 水 占细胞质量的70%-90% 形式 结合水:直接参与细胞的结构组成; 自由水:为新陈代谢提供液态环境; 生理功能: (1)细胞的组成成分; (2)细胞生理反应的介质; (3)参与新陈代谢; (4)调节细胞内温度; (5)维持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构象的稳定。 2. 碳水化合物 占固形物的30%以上 单糖: 双糖 多糖:脂多糖、肽聚糖、纤维素、淀粉等 功能:(1)细胞的结构组成; (2)作为碳源和能源; (3)作为细胞内储藏物质; 2. 蛋白质 细胞干物质的主要成分,占固形物的40%-80%。 简单蛋白质:水解后只产生氨基酸; 结合蛋白质:氨基酸、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脂质、核酸等) 功能:(1)参与细胞的结构组成; (2)催化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酶); (3)参与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 微生物的各种生理现象和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3. 核酸 占固形物的10%-15%。 DNA:原核裸露,真核与Pro结合; RNA: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结合形成核蛋白体, 决定病毒的侵染力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存在形式:结合水和游离水,占细胞干重的70~90%。 作用: 1.参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细胞的重要组成。 3.细胞内生化反应的良好介质。 4.良好的溶剂和介质。 5.调节细胞的温度,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特点:(1)微生物种类不同,含水量也不同。 (2)同种微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的环境 中,水分含量也不同。 幼龄菌>衰老型>休眠体 2.碳源 3.氮源 概念 4.无机盐 概念 5.生长因子 指微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本身又不能 自行合成,必须从外界供给的微量有机物。 6. 能源 凡能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来源的物质, 三、培养基 1.碳源 碳源同时又是能源,以糖类物质为主。 获得微生物菌体,以单糖,双糖为主; 获得生物代谢产物,以农副产品为主,如玉米粉、淀粉、麦麸等。 加入不同的糖类,对灭菌方法有要求。 2.氮源 除培养固氮菌不加外,其他均需加入有机或无机氮源。 有机氮源:pro、明胶、牛肉膏和酪蛋白水解物 无机氮源:铵盐(细菌)、硝酸盐等 注意速效、长效氮源相搭配 3.碳氮比 除碳、氮的浓度要适宜外,还要注意C/N。 C/N=C含量/N含量=还原糖含量/粗蛋白含量 若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含碳量较高,则C/N比要高; 若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含氮量较高,则C/N比要低。 注意:不同微生物所需C/N比不同; 同种微生物,不同生长阶段所需C/N比不同。 如:发酵法生产谷氨酸 4.矿质元素 以无机盐形式添加到培养基中; 添加时需统筹考虑; 除特别需要外,不需额外加入微量元素,过量微量 元素会毒害微生物细胞。 6.PH值 除调节培养基的初始PH外,还应考虑培养基灭菌后及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 常在培养基中加入缓冲剂或不溶性的碳酸盐。 如:KH2PO4、K2HPO4、CaCO3等。 因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会引起发酵液PH值的变化。 7.渗透压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要合适,浓度太低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需求,浓度太高造成渗透压高,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高压蒸汽灭菌法 121℃ 15--30min 过滤除菌法 激素、氨基酸等 培养基灭菌前避免有泡沫产生。 有时使用螯合剂,避免产生沉淀。 4. 按用途 增殖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微生物特别喜欢的营养 物质使其生长繁殖,最终使该微生物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如:石蜡油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分类模拟108含答案.pdf VIP
- 课件中国的行政区划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 上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标准版).docx
- 兴业证券-电子行业跟踪报告: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时代车载摄像头迎机遇.pdf VIP
- 2024年家庭房产分配协议书范本6篇.docx VIP
- 汽车机械制图(第二版)模拟试题及答案2套.docx VIP
- DB33T 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docx VIP
- 煤制合成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 VIP
- 第1讲: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docx VIP
- 第一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 教科书发刊概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