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三1.下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2分)?A. 悼(dào)念? ? 地窖(jiào)? 悠闲(yiōu)? 阌(wén)乡?B. 仄(zè)歪? 绥(tuǒ)靖? 拂(fó)晓? 颤(chàn)巍巍C. 横渡(hénɡ)? 箱箧(qiè)? 溃退(kuì)? ? 杀戮(lù)?D. 鞠躬(jǚ)? 荒谬(liào)? 阻遏(è)? 杜聿(yù)明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制栽? 脏物? 寒噤? 张皇失措? B. 拂晓? 歼灭? 蜿蜒? 转弯摸角C.荻港? 屹立? 晨曦? 荡然无存? D. 尖利? 法琅? 闪砾? 月明风轻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在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B.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早上七点半多了,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C.围着操场跑了五圈,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B.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D.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5.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B.《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C.《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D.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6.默写/shti/填空。(9分)①气蒸云梦泽,? ?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 ?。③? ?,并怡然自乐。④《长歌行》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是:? ? ,? ? 。⑤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 ? 、? ? 、? 、? ?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7、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用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显现出浓墨重彩的色彩美。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睡醒闻鸡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D、“忽忆故人今总老”二句,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只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美梦。8、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窘困,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B、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C、全词写出了作者隐居生活的安闲、惬意,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郁闷不得志的心情。D、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但仍追求建功立业的志向。穴中人语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否容之?”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i,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日:“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老人肯相引/至此 C、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D、杨谢/而从之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1)凡衣服……麻枲之属:? (2)老人谓曰:??11. 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1)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 (2)与众共之:? (3)杨谢而从之:??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3. 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