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月与安生》管窥安妮宝贝的女性书写.docVIP

从《七月与安生》管窥安妮宝贝的女性书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七月与安生》管窥安妮宝贝的女性书写   摘 要:苏童和安妮宝贝是两位风格迥异的作家,在女性书写方面各有所长。本文以《另一种妇女生活》和《七月与安生》为例,试析两人在写作视角、女性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些许异同。   关键词:苏童;安妮宝贝;女性书写;对比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苏童的作品低调冷静,客观深刻,并有十足张扬的想象力装点文章细节。安妮宝贝是从网络走出的新生代作家,文字华丽冷傲,行文风格独特,常以丰沛的感情走势结构文章框架。两人均以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见长。本文以苏童的《另一种妇女生活》和安妮宝贝的《七月与安生》为例,管窥两人的女性书写。   一、写作视角的对比   作家的写作视角与成长经历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作品的人物塑造与价值取向。   (一) 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的区别   苏童习惯从中性角度看待女性,没有掺杂明确的性别意识,相对客观、中立,能深入到女性的人性内核,叙述冷静,充满思辨的理性光芒。但身为男性作家,有时难免以男性视角居高临下,描述女性的痛苦挣扎。   而女性作家在为文时往往以情感的流动结构全篇。安妮笔下的女性,往往聪明、自知、独立,虽知无法掌控命运,却不盲目依从,即使看不清目标依然艰辛探寻。行文偏向真情流露的自叙传风格,但情感倾向过于明显,有时难免带有自恋的成分。   (二) 女性书写与自身经历的关系   南方文化的秀美、优雅、精致,使苏童的作品沾染了难以磨灭的唯美与感伤。苏童的生活环境带给他繁多的写作素材,他曾表示:“一条老街,房子是平房,东家走到西家,连门都不要敲,家家门户洞开。你就是不想观察,只要留心,就能记住无数个活灵活现带着大蒜气味的女人和女孩儿。对这些女性,我真的能做到所谓的信手拈来。”①对酱园三个女店员之间的纠葛精准生动的描绘,正得益于此。   安妮寂寞孤独的童年经历令她笔下的女性往往身心游离于主流之外,灵魂深处弥漫着自由而脆弱的因子,正如以流浪为爱的方式的安生。安妮大学毕业后,拥有七月一样的安定生活,但安生却是安妮内心深处的涌动,促使她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的精神世界。七月与安生是安妮灵魂的自我互诉。   二、女性情感书写的对比   女性的亲情、爱情、友情在苏童的《另》和安妮宝贝的《七》中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情感表述。   (一) 亲情:不同空间格局的相对缺失   亲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稳定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世界最有力的支撑。但在苏童和安妮笔下,女性在亲情方面均有所缺失。   《另》中父母双亡的简氏姐妹在狭小的阁楼中离群索居,相依为命。简少芬多年的压抑在顾雅仙的启蒙下爆发释放,致使她从“只相信姐姐”到“对姐姐的话半信半疑”,愈见深重的嫌隙使姐妹间出现不可弥补的裂痕,最终导致简少芬出嫁,简少贞自杀身亡。   《七》中的安生“是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常年旅居国外的母亲只为“摆平安生惹下的祸”出现过一次。父亲角色的缺席和母亲的冷漠使安生充满不安全感,她向七月家的每一个人撒娇,“会说俏皮话”,却仍然“不可以做七月,只能做安生”。   亲情的缺失使简少贞把对妹妹的病态控制作为情感依托,让安生选择为爱远走。苏童把简氏姐妹封锁在一个闭塞的空间,注重对亲人间互相折磨的病态描绘;而安妮以安生宽敞的房间映衬其内心的空洞无依,倾向对安生孤独感的剖白。   (二) 友情:嫌隙争斗与惺惺相惜   苏童把女性的情感体验上升到“人”的高度,暴露女性之间或敏感细微或干戈大动的矛盾冲突,女性友情被苏童描绘为互相利用的工具。而在安妮笔下,女性间的友情纯粹、美好,以超越爱情、甚至生命的姿态存在。   《另》中的三个酱园女店员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而多变的,三个女人互相不睦”。看似无害的顾雅仙实际常是矛盾的发起者,却能在矛盾爆发时退居事外,隔岸观火。三人之间只有赤裸的利益得失,毫无真情实感可言。   而《七》中的安生与七月因灵魂的契合走到一起,相知相伴,毫无利益牵绊。“安生是七月心里的潮水,疼痛的,汹涌的”,七月为安生的漂泊心痛,却始终不知道能给她什么;安生最孤独无依的时候,即使“不愿意”,但第一个想起的仍是七月――她们才是彼此爱上的第一个人。   女性间的友情在苏童笔下寡淡而肃杀,充满算计、欺诈、离间、背叛。而安妮赋予它浓烈的色彩,于其中坚守自己纯真的信仰,给予读者一个梦想的乌托邦。   (三) 爱情:潜意依附与自由追寻   “覆盖在男权文化下的女性生命流程,不外乎两级:顺从,便成为牺牲;反叛,亦是一种献祭。”②苏童笔下的女性爱情倾向于前者,女性迫于外界诱因或自身欲望,往往和不爱的男子完成婚姻的使命。而安妮视自由的爱情为对社会规则的反叛,把矛头直指庸常无为的男性角色。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