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流分析基础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高分子材料粘流态及流动机理 高分子熔体: 高分子材料熔融后 (T 大于粘流温度T f 或熔点Tm)的凝聚状态。 粘流态是指高分子材料处于流动温度( T f )和分解温度 ( Td )之间的一种凝聚态。 绝大多数线型高分子材料具有粘流态。 对非晶的无定型聚合物而言,温度高于流动温度即进入粘流态。 对结晶型聚合物而言,分子量低时,温度高于熔点(T m) 即进入粘流态;分子量高时,熔融后可能存在高弹态,需继 续升温,高于流动温度才进入粘流态。 非晶与结晶聚合物的温度-形变曲线 三、熔胶流动之驱动--射出压力 三、熔胶流动之驱动--射出压力 三、熔胶流动之驱动--射出压力 三、熔胶流动之驱动--射出压力 三、熔胶流动之驱动--射出压力 三、熔胶流动之驱动--射出压力 三、熔胶流动之驱动--射出压力 四、充填模式 四、充填模式 四、充填模式 四、充填模式 四、充填模式 四、充填模式 四、充填模式 四、充填模式 四、充填模式 四、充填模式 小结 在射出成形的充填阶段,塑料材料的分子链或是填充料会依照剪应力之作用而发生配向。由于模温通常比较低,在表面附近的配向性几乎瞬间即凝固。分子链和纤维的配向性取决于熔胶之流体动力学和纤维伸展的方向性。 在熔胶波前处,由于剪切流动和拉伸流动的组合,不断强迫熔胶从肉厚中心层流向模壁,造成喷泉流效应(fountain flow effect),此效应对塑件表层的分子链/纤维配向性的影响甚巨。 图1-13 塑件表层与中心层之纤维配向性 塑件成形之MFV愈高,其表面压力愈高,分子链配向性的程度也愈高。充填时的MFV差异会使得塑件内的配向性差异,导致收缩不同而翘曲,所以充填时应尽量维持固定的MFV,使整个塑件有均匀的分子链配向性。 MFV和MFA是流动平衡的重要设计参数。不平衡流动的MFA会有突然的变化,当部分的模穴角落已经充饱,部分的熔胶仍在流动。对于任何复杂的几何形状,应该将模穴内的MFA变化最小化,以决定最佳的浇口位置。 高分子的流变性 非晶态线型聚合物 的温度-形变曲线 对非晶的无定型聚合物而言,温度高于流动温度Tf 即进入粘流态。 结晶聚合物的 温度-形变曲线 分子量低时,温度高于T m 即进入粘流态; 分子量高时,温度高于Tf 才进入粘流态。 部分聚合物的流动温度 170-190 聚甲醛 160~170 聚苯乙烯 250-270 尼龙66 165-190 聚氯乙烯 190-25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70-200 低压聚乙烯 200-220 聚丙烯 126-160 天然橡胶 流动温度/℃ 聚合物 流动温度/℃ 聚合物 高聚物的流动行为是高聚物分子运动的表现,反映 了高聚物的组成、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等结构特点。 对高聚物熔体和溶液体系的流变性能分析,必须既 考虑其粘性流动(不可逆形变),也必须考虑其弹性变 形(可逆形变);同时还需考虑高聚物链结构的不均一 性(如分子量分布和支化),分散体系的不均匀性(如 颗粒大小、填料的不均一性);高聚物在加工过程中有 化学降解和热氧降解等等;以及形变的不均匀性、温度的不均匀性等等。 二、影响黏流温度的因素:分子结构的影响。 ?? 分子链越柔软,Tf 越低分子柔顺性 ?? 链间相互作用力: PVC PS 影响黏流温度的因素: 分子量的影响: 分子量越大则黏流温度越高 链段的协同运动 原因 链间摩擦 影响黏流温度的因素:外力大小和作用时间 外力增加提高链段沿外力方向向前跃迁的几率 延长外力作用时间Tf 降低。 PC成型,采用较大的注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Tf 降低。 几种高聚物的黏流温度和注射温度 260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