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无锡民间艺术锡绣.ppt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锡绣的历史 锡绣最早见于汉代刘向《说苑》所述:“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以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这段话记载的是:“晋平公派遣使节叔向来吴国访问,叔向由吴国返回山西时,吴国人用装饰富丽的花舫为他送行,在船的两舷,各有五百名送行者,有的穿着刺绣服装,有的穿着锦缎和毛皮的服装。晋平公在位时限为公元前557——前532年,而吴王阖闾徙都苏州为公元前514年,由此可知,这段史料所记载的还是吴国设都于无锡梅里时的事,这说明早在公元前6世纪,无锡地区就已经流行着刺绣技艺。 又据无锡《金匮县志》记载:“堆沙刺绣兹明尤仲骥妻子余氏所制“早寡保孤、创制堆刺纱绣,此业自给、巧夺天工,曾以充贡,邑人咸仿其法。”可见当时无锡一带的绣技盛况。另外“回文彩绣锦(俗称戳纱绣)”也是当时极有名的工艺品。它采用大折技花纹样,运用挑花绣法,也有把整朵花样缀成方胜格子,形成四方连续。在技法上高度发挥图案艺术的装饰性,显得格外巧妙。还有流行于民间的“挑花绣”,这种绣品在一定部位作方、园、菱、放射等单一意匠图案,或缀成二方连续为带样延展、或缀成四方连续为整幅延展,制作方法是先在料子上用粉线划一个大概结构,然后在既定的部位中运针,优秀的作品全凭作者心细手巧和丰富的想象力。配色有大红大绿的,也由单纯素朴的,各见长处。挑花绣后来逐渐被更为简易的“列针绣”取代,刺绣花样一般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图案,如“吉祥如意”、“凤穿牡丹”、“双龙戏珠”等最为常见,当时的刺绣主要以家庭“女红”的形式存在,品种有鞋头、枕套、帐幔、椅垫、香包、镜袱等等。 锡绣的发展 光绪三十三年,李佩黻在华文川的支持下,在无锡创办第一个民办刺绣教育机构——锡山绣工传习会。在华文川、王云轩、陈旧村等书画家的协助下,用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来指导绣工创作设计和传授绣艺。在绣稿设计方面,特别注重保持淡雅清丽的江南画风;在绣法上以缠针、列针、散套针为主,但根据物象的需要,也运用切马鬃、打籽、高绣和堆绢等手法,提高刺绣的艺术效果。创立“填色稀铺法”,使大面积的渲染和远景烘托的难题得到巧妙解决。在原有锡绣工艺的基础上,对刺绣技艺进行改良,创造了画书绣结合、富有变格特色的新绣法。以后无锡有几所女校增设刺绣科。补工女校首先附设绣工专修学堂,继而志成、学艺、振秀等女校均开设刺绣课,青年女子学绣成风。无锡刺绣从此进入历史上的鼎盛期,形成了“锡绣”淡雅清丽、细云光薄的艺术特色,与“湘绣”、“苏绣”齐名。 1938年,华璂与许频韵合著《刺绣术》。这是继我国刺绣艺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专著——丁佩《绣谱》、沈寿《雪宦绣谱》之后,我国刺绣史上的又一本技法专著。华璂的作品以西洋水粉画、油画为稿本,在以传统中国画为稿本的刺绣界刮起一股创新之风。更可贵的是,她不但在内容上引进了现代绘画的写实风格,在刺绣针法止,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华璂运用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列针”和“琐和针”,打破了传统次绣一味追求平、匀、细、密的死板做法,她放针自由,线条活泼而多变,所用绣线,也是多色绞合,决不拘泥于密针细线,而是粗犷中带有缜密,分外显得洒脱奔放。在色彩方面,她特别讲究明暗层次的安排,巧妙地将数百种色线安排在一个画面之中,利用丝线的色光,真实地反映大自然中的天光、云色、林荫、草丛,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华璂这种自由的运针方法,成为现今盛行的乱针绣法的先导。在其刺绣专著中,特别注重对大自然中光色的研究,并且特别强调新法风景绣的要诀,就是如何通过巧妙的针法,运用绣线丝光的材质美来真实地反映物象的自然美,对锡绣有着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意义。 解放后由于政府的重视才逐渐恢复,1957年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恢复了传统的锡绣艺术,其中老艺人华慧贞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1957年在政府的重视下,将华慧贞聘到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锡绣研究,先后恢复了锡绣传统品种“戳纱绣”和“切马鬃绣”,整理了锡绣传统针法,还进行了新技法的探索,与画家唐原道先生合作,独创了戳纱针法绣制花鸟的做法,受到绣界的一致推崇。 锡绣于1965年并入中华绣品厂研究室,在1965—1978年培养出一批青年刺绣艺徒,并绣出大量优秀作品,其中《红梅翠竹》、《雉鸡牡丹》、《月季绶带》等作品被选送到加拿大、美国等展出。 1978年恢复成立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后,又重新成立了刺绣创作室,锡绣开始重放光彩。首先在继承锡绣传统针法“切马鬃绣”的基础上,创出了“马鬃绣”这一新绣种,以马鬃毛为绣线制出的“猫戏螳螂”非常逼真,绣制的《八十七神仙卷》(局部)作品入选1981年全国抽纱展览会,并编入《苏绣精粹》一书中。 1981年在探索研究新品的过程中,根据唐代苏鹗在《杜阳杂编》中记载:“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虞眉娘,年十四,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

文档评论(0)

vheedg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