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美学理论的本科英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摘要] 从美学角度看,翻译是审美主体通过审美中介把审美客体转换为另一审美客体的一种审美活动。译者审美意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对原文的审美进行完整、深刻的把握,译文的质量就也越高。美学对翻译有着强大的指导作用,因此结合美学理论对本科英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对完善课程设置和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翻译美学;本科;英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22-0052-03[ZW(N]
[作者简介]王荟惠(1983―),男,河南漯河人,硕士,长沙理工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引言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创造美和欣赏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需要源于人的内在冲动,审美活动因而成为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1]。对语言的运用和不同语言的翻译亦是如此;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语言,我们就能感受到语言的勃勃生机,我们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也随之提高;汉英语言蕴含着美,汉英之间的翻译本质上就是一个审美过程,从美学的角度而言,翻译是对原作美学价值的再现。
在培养翻译人才的过程中,审美意识的积极参与翻译审美活动相辅相成,对原文进行审美感知、审美认识和审美判断,以及对原文的审美把握取决于学生的审美意识水平。学生的审美意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对原文的审美进行完整、深刻的把握,译文的质量就也越高。
一、美学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美学的历史源远流长,20世纪60年代,在现象学和哲学阐释学的基础上,以姚斯(Hans 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为代表的康斯坦茨学派创立了接受美学。接受美学产生后,70年代逐步发展为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不久便传到民主德国、苏联,而后传遍欧美[2]。
接受美学强调文艺作品并不是为读者创作的,它的社会意义和审美功能只有在读者的审美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并得到实现。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翻译也特别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自然能给翻译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启示[3]。正如有人曾经指出,“在西方,译论之芽是首先依附在哲学-美学之树上,持续达1800多年之久,可以说从西塞罗到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2)和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以辞章论翻译,一脉相承”[4]9。
从接受美学视角审视翻译: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过程是译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文本意义的实现是译者的前理解和译者和文本的视野的融合,但译者对文本的阐释要有度。文本意义的实现要依赖于译者的阐释,而译者的鉴赏趣味和水平又有所不同,所以一部文学作品的多个译本有了可以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到另一个“信息接受者”,那就是译作读者。再现原作的美是翻译的灵魂,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审美主体,译者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直接关系着译作能否准确传达原作的艺术美。
美学的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翻译研究中。刘宓庆、毛荣贵等学者关于翻译美学的系统阐述将翻译美学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刘宓庆将美学与翻译结合起来,在其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翻译美学的范畴和任务、翻译的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翻译审美体验的一般规律和审美标准等问题。刘宓庆[4]68甚至指出,翻译的基础就是美学。他们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美学对翻译有着强大的指导作用。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毛荣贵教授的专著《翻译美学》[5],该书学习并汲取了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美学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书中通过挖掘接受美学和格式塔理论的互补及双赢效应,进一步完善了翻译美学的宏观理论体系,倡导美学理论在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的实现。
二、美学对于培养翻译人才的指导作用
美学对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美学启示我们,翻译专业的学生应首先具备良好的双语能力,翻译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除了外语能力以外,还应包括应用母语的能力。双语能力和翻译能力之间不能画等号。学生还应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否则无法保证原作“美”在译文中的再现。在美感愉悦中学生的翻译能力能得到更为全面的提高。
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基本理论构想》[6]中提出了“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条件,提出了译者具备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毛荣贵在其著作《翻译美学》中论述了汉英语言的美,并揭示了美学对提高翻译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并指出了今日译者不识汉语美之要素的遗憾,“于是乎,提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