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元代戏剧 第一节 元杂剧的沿革与体制 元杂剧 :元杂剧是金院本和诸宫调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它有机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成果,创造性地把唱念科舞等艺术有机结合一起,形成一种用北曲演唱的,表演完整故事,人物角色众多的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 一、戏剧源流 傩:先秦巫舞(有宗教色彩的驱鬼除疫的仪式演化而来的娱乐表演) 角抵:汉代流行的一种竞技性的文体娱乐活动,有表演性质,有一定的故事性; 参军戏:唐代形成的有角色的滑稽戏(有两个角色:参军为丑角,苍鹘嘲弄他) 金院本:北宋已出现的杂剧“院本”,传至金都燕京,继续发展。院:行院,歌舞行乐之地。院本:行院中演出的杂剧。 二、元杂剧的体制 元杂剧的体制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本四折加楔子,一折一调押一韵,一人主唱用北曲,题目正名是标题。 结构:折、楔子 折,“断”的意思,“一折”即是“一段”,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 “折”的概念,重要的不是一个叙事结构的单位,而是一个音乐的单位,即由同一宫调的多支曲牌联缀成的联套。 楔子:由于元杂剧一本四折这一格局的限制,剧作家为了取得一种伸缩的余地,往往在全剧的前面加一个近于序幕的小场子,或在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场过场戏,这种小场子或过场戏就称做“楔子”。 演唱:曲文 元杂剧中的歌曲是散曲中的套曲,在音乐形式上属于北曲。 一本戏必须使用四个不同的宫调,一折中使用的曲子必须同一宫调。 在每个宫调中,还包括许多不同的曲调,也就是曲牌。每个曲牌都有自己的谱式,规定着一定的句式、字数、平仄和韵脚。 七音十二律: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虽然在理论上共有84个调,但元杂剧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正宫、仲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六宫,和大石调、小石调、高平调、揭指调、般涉调、商角调、宫调、商调、角调、越调、双调十一调。 这些宫调都表现了不同的情绪: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悲伤,仲吕宫高下闪赚,黄钟宫富贵缠绵,正宫惆怅雄壮,道宫飘逸清幽;大石调风流蕴藉,小石调旖旎妩媚,高平调条拗滉漾,般涉调拾掇坑堑,歇指调急并虚歇,商角调悲伤宛转,双调健捷激袅,商调凄怆怨哀,角调呜咽悠扬,宫调典雅沉重,越调陶写冷笑。 亚里斯多德《诗学》: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在“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悲剧的这“六个成分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第二,戏剧情节应当是“完整”的。 对话:宾白 宾白就是台词。明代姜南说宾是对话,白是独白。“两人相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抱璞简记》) 明代徐渭认为对话和独白都称为宾白,是与歌曲相对而言的,歌曲为主,对话与独白为宾,明白易懂所以称为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白,言其明白易晓也。”(《南词叙录》) 元杂剧中有许多面向观众的静止性叙述话语,如人物上场时的叙述交代,它不是对白,因其没有面向剧中人物;也不是独白,独白是人物心理的表露。它是面向观众的叙述话语,其主要功能是交待故事人物身份、说明故事的来龙去脉或剧情在暗场中的演进。 出现在全剧开头的,便于引领观众入戏 ,如: [净扮罗大户同搽旦上,罗诗云]……老汉罗大户的便是,这是我的婆婆,我有个女孩儿,唤做梅英,嫁与秋胡为妻,昨日过门……(《秋胡戏妻》第一折) 出现在两折之间者,则对前后剧情起到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 如: [秋胡冠带上,云]小官秋胡是也。自当军去见了元帅,道我通文达武,甚是见喜;在他麾下,累立奇功,官加中大夫之职。小官诉说离家十年,有老母在堂,久缺侍养,乞赐给假还家。谢得鲁昭公可怜,赐小官黄金一饼,以充膳母之资。如今衣锦荣归,见母亲走一遭去。 人物:脚色 元杂剧中的角色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末角,是扮演剧中男角的,主角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冲末、外末、小末等。 一类是旦角,是扮演剧中女角的,主角叫正旦,配角有副旦、贴旦、外旦、大旦、小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在元杂剧中,脚色在大体为剧中人代言的同时,也承担着直接为作家代言的使命;既可以在剧内,也可以在剧外;既是“角色”,又是“行当”。这样,元杂剧在实际演出时,便具有了独特的剧场交流系统:作家将自己的创作视界,通过演述者(脚色)与观众交流,而演述者的双重身份,使其在主要代剧中人立言的同时,又能将作家对人物的评判、褒贬、干预告诉观众。 赛卢医上场: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 鲁斋郎上场: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街市小民闻吾怕,则我是权豪势要鲁斋郎。 《杜蕊娘》第二折韩辅臣被鸨母赶出门后的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