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2017.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前积累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有无畏的勇气,有高超的智慧,我们就能翻山越岭,一路高歌。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中履过。 ——《菜根谭》 文言实词 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3、体会中国古汉语文字运用之妙,更好传承中国文化 一、教学目标 《考试大纲》: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理解B级: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这条要求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二、考纲解读 三、进入新课——知识必备 (一)、一词多义(常考) 1、一词多义的情况很普遍,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意义。这些都决定于文中的具体语境。考生必须认真应对。 2、还有的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表达出正反对立的两个意义,理解这类词更要结合语境确认动作的施动者和受动者以及双方之间的关系 总之,辨析多义词的词义,要注意结合前后文内容,兼顾词语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语法位置,对词性与词义作出准确判断。 学练结合 去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 B、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 ( ) C、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 ( ) D、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 ) E、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 ) 离开 前去 过去 距离 距离 1、一词多义: 道: (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未尝有道韩文者(称道 ) 人不学,不知道(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儒家的“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传统、风尚 ) (二)、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的演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感情色彩变化;⑤名称说法改变。考生必须熟悉这些情况,才能准确理解古书内容。 学以致用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古义( ) 今义( )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古义( )今义( ) C、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古义( )今义( ) 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 专指男性的配偶/没有出路的境地 专指黄河以北/南 地名:河北/河南 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 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三)、通假字 通假字指古汉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现象。如: “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直-值,同音通假)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早,同音通假)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披,音近通假) 近年高考,通假字时有出现,如2006年福建卷“余甚或焉”中“或”通“惑”,“困惑”的意思;2008广东卷“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中“振”通“赈”,“救济”的意思等。在考试中,碰到某实词意义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有没有通假。但通假字往往约定俗成,不能乱套,考生特别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具体见《便携式速记手册·通假字辑录》p18。 (四)、偏义复词 古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反的单音语素构成,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是起陪衬作用,它所表示的意义虚化了甚至消失了,整个词的意义由另一个语素承担,这样的词就叫偏义复词。 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国家”只有“国”的意义,“家”字只起陪衬作用。 2.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句中的“公姥”为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姥”,“公”仅作陪衬。“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本指出去和进来,在语境中取“入”的意义。 阅读时,遇到偏义

文档评论(0)

younaifc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