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预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景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特征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05江苏 [答案]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分析三、四句中作者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表达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营造了一个孤寂落寞的意境。 04福建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04广东 【答案】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05年辽宁 江宁夹口 ( 王安石 )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 下 建 溪(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南 柯 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 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06年全国卷2 (答案) 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 、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元杂剧《汉宫秋》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05湖北)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 注:①寒蜇:寒蝉。 (1) 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 ? 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 【答案】 ※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 ※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结合两诗意象的不同特点,分析两诗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王勃《山中》: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一片凄凉之景,表现了诗人羁旅之悲,思乡之苦。 王维《山中》:溪流婉转,红叶鲜明,翠色浓郁,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喜爱之情。 三、鉴赏诗歌的物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思路: 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