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评价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评价研究 周 彬 E-mail: bzhou@dedu.ecnu.edu.cn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00062) 学术思想,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测量的科学性与评价的“主观能动性” 测量:对客观事实的数字化反映。留给我们思考的是:哪些事实是可以数字化反映的,不可以数字化反映的部分就不重要吗;数字反映的东西就一定是事实吗?所以,衡量测量的标准,是测量的科学程度如何:数学与事实的相符程度。 评价:对测量结果的主观解释。对于测量结果的解释,目的不在于证明测量结果与事实之间的相符程度,而是让他人对测量结果予以解释性的说明。 释例:一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八十分:八十分(数字化反映)是对他数学学习能力(客观事实)的数字化反映——测量。但对于这位学生为什么数学成绩是八十分的解释,就是一种评价;由于不同人对八十分的解释会有不同的,所以回答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往往是主观的。 归因的种类和评价的“力量” 归因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它分为外归因和内归因。归因可以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一个成功与自信的人,往往对成功采用内归因,对失败采用外归因;一个失败与自卑的人,往往对成功采用外归因,对失败采用内归因。更重要的是,归因可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判断: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正因为归因的主观性,评价才从主观性中获得了一种支配性的力量:评价决定着一个人对自己潜力与能力的判断;决定着一个人对自己人生追求与职业目标的选择。而且,这种力量是隐性的,它对个人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所以我们经常关注测量的显性,测量的直接性,而忽略评价因“主观”而获得的决定性力量。 “学科评价力量”的教育功能 学科评价的功能与目的:为什么需要学科评价,如果只是为了得到测量的科学性,教育的促进功能就无法实现。正是各个学科,通过对学生学科成绩的不同解释,赋予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不同的力量。这种力量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对学科教师与学生评价什么,学科教师与学生就会乐于去追求什么,(如果追求得到,他们会加油;追求不到,他们会放弃),他们也乐于放弃不评价他们的东西(学习方法重要,但测量不到,自然评价不到,教师就放弃追求)。如果要还教育教学以本来的面目,就需要才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要对学生进行真实的评价。 谁拥有评价的机会,学科教师与学生就乐于去“讨好”谁。为了让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导,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的个体,就需要给予各方评价他们的机会,包括教师、家长、同学以及考试。当成绩至上时,他们就谁也不讨好,只讨好成绩。 管制的力量:被误导的学科评价 在学校教育中,谁掌握了学科评价的机会,谁就拥有了这种“信息力量”。如果把它用于行政,学科评价就演变成一种管制学生和教师的权力;如果把它应用于教学,就演变成一种引导教学的策略;如果应用于学习,就演变成一种主动学习的力量。 当大家认为教育本身并不具有内在的科学性与规律性时,就无法承担教育教学责任;于是把这种责任依赖于某种外在的权力,或者是行政权威,或者是所谓的专家权威。当依赖于外在权威时,就必须交出“学科评价”的机会,这就让学科评价最终依赖于行政或者测试专家,从而演变成一种管制与控制学生权力。此时,家长评价与教学评价都投降于外在的测试,学校教育功能被限制为工具功能,这就是考试自上论。 学科测试的弊端与学科评价 学科测试的原则,是用学科成绩来“数字化表现”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与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可一旦用学科测试来代替学科评价,问题就在于: 学科学习过程中不可测的东西,就被大家放弃了。可教育是育人的过程,能力、方法、思想是最重要的,但却是不可测的。 可测不被评价的东西也会被大家放弃。只是评价学生的学科成绩,使得学科教师与学生将学科成绩等同于学科学习与教学能力,可事实上是放弃了对能力的追求,而变成了单纯对成绩的追求,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根本。 除试卷之外的人,不再成为学生和学科教师 “讨好”的对象。今天学生的成功不是靠教师,而是靠试卷与自己;教师的成功不是靠合作,不是靠教育,而是靠试卷。这才会出现教师替学生作弊的现象。 学科评价的理论基础的转型 行为主义假设:关注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对于学习过程作为黑箱处理。桑代律的效果律认为,学生看到学习成绩就会更加努力。此时,学科评价关注学生行为的变化情况,如机械记忆与运动技能。 联想主义假设: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同化与顺应新知识的过程,如何将新旧知识相联想成为学习的本质。学生评价关注学生知识数量的积累,较少关注知识的应用。 建构主义假设:学生的成长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知识系统的过程。学生评价不但关注学生行为变化与知识数量,更关注对学生知识应用,关注学生知识建构过程的影响与建构策略的使用。 学科评价的内容变革 由原来一味强调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