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试题)江苏省黄桥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ocVIP

(江苏 试题)江苏省黄桥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黄桥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命题人:周锋 2016.09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烙印/炮烙 疏浚/逡巡畏义 自诩/栩栩如生 抹布/拐弯抹角 B. 伛偻/佝偻 押解/浑身解数 塞满/塞翁失马 未遂/半身不遂 C. 弹劾/隔阂 沽名/怙恶不悛 数落/数见不鲜 打量/量体裁衣 D. 滑稽/稽首 毗邻/犹抱琵琶 契约/提纲挈领 形骸/言简意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如今,中学生痴迷网络,彻夜上网,出现了恶心、头痛等现象,甚至患上了“网络综合症”,但是,他们却不以为然,依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C.“中央帝国似乎又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监狱,他感到压抑、拘束,始终如,异乡独客。自有高洪波担任中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传闻以来,各路媒体或力挺,或质疑,热闹之极,唯有号称足球第一媒体的《足球报》却不赞一词。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美国外科医生给病人做手术开刀完成要缝合伤口时小护士竟然医生停止缝合,所有的护士都大吃一惊,他是大牌医生,小小护士当场给他难堪原来她依步骤检查所有的设备与材料是否完整无误她告诉开刀医生:我准备了块纱布,现在只有块,还有一块没拿出来,必须再找到那一块!医生断然宣称不,我全部拿出来了。小护士还是抗议:不,我们用了块纱布!外科医生慢慢地说:我会负起全责,缝合伤口吧!!小护士不让步。这时,医生抬起头来,露出他偷偷藏起来的第块纱布,笑着说:到哪里都会成功的!孟业的马死了,元韶想让州府官人吃马肉而付钱给家贫的孟业,孟业不做这类有损清廉风气的事。他后来受到齐高祖的重视。刘仁之出任兖州长官,临别又向吏部长官崔暹推荐孟业。孟业后做司州长官高岳的法曹官,因形貌短小,遭到高岳鄙视和当众讥笑,后高岳很佩服孟业有断决之明。注此词为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时年53岁。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鲁迅与胡适 房向东 鲁迅与胡适的交往,从鲁迅的日记看,是始于1918年,而来往较多的是在1923年和1924年。1924年以前,他们从相识到友好,是朋友;1924年以后,他们政治观点上有所不同,又因了胡适的“高升”,他们日见疏远,关系日趋恶化。此后,鲁迅时不时或直接或间接地批评胡适,在鲁迅生前,胡适则一律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 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初,胡适在《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鲁迅与胡适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观点与共同的主张,即: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此外,他们在文学、学术实践上也有很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他们的步调是一致的。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密切配合,互相呼应:或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并作进一步的阐发;或是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的论述。 鲁迅与胡适分歧的第一次具体表现,是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看法。当时,《新青年》同仁“颇以不能听见反抗的言论为憾”(刘半农语),他们从斗争策略着眼,导演了一出“双簧戏”,激怒了封建卫道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封建主义守旧派短兵相接的斗争由是展开。胡适作为《新青年》的编辑之一,对“双簧信”的内幕自然是清楚的,但他视之为“轻薄”之举,并以为“凭空闭产造出一个王敬轩”并不值得辩论。但鲁迅的态度则相反,鲁迅认为此举无可非议,因为“矫枉不忌过正;只要能打倒敌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他们的分歧并没有公开化,也没有发生冲突,属于各说各的。 鲁迅和胡适之间,还有一个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1923年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胡适更系统地宣传了他的“整理国故”的主张。胡适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到了1925年,胡适走到了爱国学生的对立面,以进研究室“求学”为借口,反对学生运动。 1922年5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召见胡适。溥仪召见胡适这件事的当时,鲁迅并没有什么评论。到了1931年底,蒋介石召见胡适等见诸报端时,鲁迅才旧事重提,予以挖苦。 鲁迅“骂”胡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而所谓“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一直成为胡适“卖身投靠”的一条罪状。 此后,鲁迅在多篇文章中,以此为根据,臭骂了胡适,说他为日本侵略者献策。比如,1933年3月26日《申报·自由谈》以“何家干”的笔名发表的《出卖灵魂的秘诀》(此文乃瞿秋白所作,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后来鲁迅将其收入《伪自由书》)一文中说:“胡适博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