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运动.ppt

  1. 1、本文档共1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 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结构 陆地表面水的组成 陆地表面水的结构 表3-2 我国地表水的组成 冰川是固态降水积累演化而成的,是地表第一大水体。它的水循环的动力机制主要受热力作用控制,其水循环的活力最弱。在地表水循环中发挥着储存和补给的功能. 湖泊与沼泽是地表洼地的滞流液态水体。其水循环的动力机制兼受热力和重力作用控制。因而,水循环的活力较弱,在地表水的水循环系统中,湖泊主要起着传递、调蓄的功能。 在地表水与海水交绥地区,即河流的河口区,它是河海传递的子系统。由于它兼受河川径流及海洋潮流等的影响,故河口子系统有着特殊的运动变化规律 §3.2 流域产流与汇流 流域产流理论 流域汇流分析 流域产、汇流计算与模型简介 超渗地面径流的产生条件 ?产流界面是地面(包气带的上界面); ?要有供水源(降水); ?降雨强度要大于下渗能力。 壤中径流的产生条件 ?要有供水、即上层有下渗水; ?下层土壤的下渗能力比上层小; ?降水的供水强度要大于下层土壤下渗强度; ?具有产生侧向流动的动力条件,即坡度及水流归槽条件。 壤中径流产流机制 饱和地面径流 下层土壤的下渗能力比上层小 降水的供水强度要大于下层土壤下渗强度 上层土壤完全达到饱和 地下径流 下渗水达到地下水面 上述四种产流机制共同规律: ①首要条件是要有供水,对地面径流是降水,对其它径流则是由上而下的下渗水流。 ②要有足够的大于下渗率的供水强度。 ③对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则还需要在界面上产生临时饱和带;对饱和地面径流,还必须达到表层全层饱和,才具备了产流的充分条件。 ④不管哪种产流,都要有侧向运行的动力,如水力坡度、水流归槽的条件等。 ⑤无论哪种产流,都是发生在包气带的某些界面上,也称“界面产流规律”。 (2)饱和产流(蓄满产流)方式: 包气带饱和后,继续降水产生地面径流。 先满足包气带最大蓄水容量的地方先产流;一次降雨过程中,随着降雨的继续,产流面积不断增大,产流量也相应增大;对同一降水量,包气带起始蓄水量大,则产流量也大,反之产流量也小。 饱和产流方式共同性是多发生在包气带较薄、植被较好、土壤透水性强、下渗强度大的地区。 (3)超渗与饱和产流交替型方式:主要发生在包气带厚度约2-4米左右,土壤透水性中等,年内及多年降水量很不均匀,且地下水位变幅较大的地区。 我国一些地区的产流方式 ?淮河以南,雨量比较丰沛的湿润地区,大体上是以饱和地面产流类型为主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土层厚,地下水埋藏较深,多具有超渗地面产流型的特征 ?华北、东北的西南部,一般均以超渗地面产流居多 ?在滨海平原,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埋深浅,以及由于年内降水分配不均等,多出现超渗与饱和产流交替(变换)型 ?淮北地区由于包气带较厚,年内和多年降水分布不均,也呈超渗、饱和产流交替型 流域汇流 ?最大流域汇流时间 指流域中路径最长的水质点流到出口断面的时间 ?流域滞时 指流域出口断面洪水过程线的形心出现的时间与净雨过程的形心出现时间的间隔,即滞后的时间 净雨:指降雨量中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各种损失后所剩下的那部分量。 流域的线性系统假设 ?倍比定律:如果单位时段的净雨深不是一个单位,而是n个单位,则它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的流量值为单位线流量的n倍,其历时仍与单位线的历时相同。 ?叠加法则:如果净雨历时不是一个时段而是m个时段,则各时段净雨所形成的径流过程线之间互不干扰,出口断面的流量等于各时段净雨量所形成的流量之和。 3.流域汇流的影响因素 (1)降水特性的影响:暴雨中心的空间分布及其移动方向的影响,不同降水强度反映了对流域汇流的不同供水强度。 暴雨中心位置对流域汇流的影响。 ①—④表示暴雨中心发生在上、中、均匀、下游区域或分布时汇流过程 (2)流域的地形坡度的影响:地形坡度越陡,汇流速度越快,汇流时间越短,地面径流的损失量就越小,流量过程线越尖瘦。 (3)流域形状的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不同的流域形状会产生不同的流量过程。 (4)水力条件的影响:在畅流条件下,水位越高、流速越快,汇流历时越短,峰量越大,因而峰形越尖瘦。 三、流域产汇流计算方法与模型简介 1.流域产汇流计算方法 下渗曲线法 根据超渗产流理论,由降雨过程线及给定起始土壤含水量下的下渗曲线确定产流量。 径流系数法 一次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和降雨量的比值,称为本次降雨的径流系数 ?用径流系数求产流量时,只需把降雨量乘以径流系数即得 R = α×P ?一般可将各地区的径流系数制成等值线图供查用。此方法是一种粗略估算的方法,精度较差。 降雨径流关系法

文档评论(0)

huangxio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