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信 用 由新闻看信用:美国面临信用卡危机 违约所致巨大亏损将公开化(2008-02-05) 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日前已经扩大至信用卡领域,信用卡违约造成的巨大亏损即将公开化,从而使还未走出次贷危机的美国经济遭受新一轮打击。 据报道,美国经济的70%依靠私人消费,而且相当比例是负债消费。美国平均每户家庭拥有5张以上的信用卡。当前,信用卡债务已经累计达9150亿美元。此外,汽车与其他消费信贷有1.5万亿美元,私人性质的抵押贷款规模有10万亿美元。 由于信用卡危机的风险已经显现,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已经提高了资产减值拨备。美国银行说,信用卡借贷的坏账到2007年9月底时,已比年初增加约1/3。美国运通集团估计,无法偿还的消费者贷款将占其放贷总数的20%。 汤姆森金融公司认为,失业人数的不断扩大将使无力偿还信用卡债务的情况明显增加。 思考: 什么是信用? 引申问题:信用的特点?有哪些信用? 信用 如何产生?在金融领域能做什么? 失信是如何产生的?信用风险的特点?如何防范信用风险? 银行借贷资金的构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二章 目录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第二节 高利贷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第四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第五节 股份公司 第二章 信 用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什么是信用 1.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的信用,是借贷行为的集合。 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2.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1. 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2. 信用与货币,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如货币借贷。 3. 但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却很难从逻辑上推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 4.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守信与失信 1. 作为借贷行为的信用,包含守信与失信两个侧面;它们总是相互伴随而存在。 2. 失信并不等于蓄意赖账;除去赖账,还有种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失信行为的产生。 3. 就总体来说,失信行为超过一定规模,将会降低信用的作用;如果持续地、大量地存在,必然威胁信用范畴本身。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维护信用机制的发展 1. 经济生活本身必然发展维护守信的机制。守信机制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的权衡;是失信成本的约束。 2. 失信成本的趋降和制度化约束的加强。 3. 分散不可抗拒原因所导致失信的风险的机制;对于失信连锁反应的防范机制。 4.法制建设和道德规范。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我国当前的“信用缺失”与信用秩序重建 1. 失信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信用联系;不遵守承诺的坏风气也扩展到借贷关系之外。 2. 在计划经济中,信用只是资源配置的辅助性手段,自然形成轻视信用运作的观念;体制转轨的种种困难,削弱了保证正常守信秩序的基础条件。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我国当前的“信用缺失”与信用秩序重建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关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信用秩序的经济根基。 4. “重建诚信”是覆盖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全面课题;强调诚信作为行为规范,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建设。 案例中的相关问题 银行信贷资金的构成,不仅与银行自身的业务经营有关,而且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以及社会资金的周转速度与效益。 信用风险具有客观性、传染性、可控性、周期性的特征。 防范信用风险,必须要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三个阶段:G—G;G—W—G’;G’—G’。 第二章 信 用 第二节 高 利 贷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高利贷的特点 1. 极高的利率是界定高利贷的基本特征。它广泛存在于古代; 2. 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 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应视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畸高利率存在的条件 1. 就借者说,关系身家性命,无讨价还价的余地(为挥霍,也不怕利率高); 2. 贷者不是慈善家,是追逐回报的经济人: ——向这方面贷放的货币有限,奇货可居; ——极高风险的补偿……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对高利贷的态度 1. 西方历史上的主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政策上的取缔。 2. 中国历史上的主流:谴责贷者;救助借者;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反对
文档评论(0)